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第1章 前言 | 第11-19页 |
1.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1.1 选题依据 | 第11-12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7页 |
1.2.1 围岩稳定性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1.2.2 支护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| 第17-19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7页 |
1.3.2 技术路线 | 第17-19页 |
第2章 隧址区地质环境条件 | 第19-27页 |
2.1 自然地理 | 第19-21页 |
2.1.1 区域交通位置 | 第19-20页 |
2.1.2 气象水文 | 第20-21页 |
2.2 工程地质条件 | 第21-25页 |
2.2.1 地形地貌 | 第21页 |
2.2.2 地层岩性 | 第21-22页 |
2.2.3 地质构造 | 第22-23页 |
2.2.4 水文地质条件 | 第23-24页 |
2.2.5 地震场及区域稳定性 | 第24-25页 |
2.2.6 不良地质现象 | 第25页 |
2.3 岩体物理力学参数 | 第25-27页 |
第3章 隧道工程概况 | 第27-46页 |
3.1 隧道总体设计 | 第27-28页 |
3.1.1 概况 | 第27-28页 |
3.1.2 净空断面与横断面布置 | 第28页 |
3.2 隧道洞口及洞门段设计 | 第28-29页 |
3.3 隧道衬砌设计 | 第29-30页 |
3.3.1 隧道衬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| 第29页 |
3.3.2 隧道主洞结构设计 | 第29-30页 |
3.3.3 隧道主洞研究段结构设计 | 第30页 |
3.4 隧道洞身施工设计 | 第30-31页 |
3.5 隧道监控量测设计 | 第31-44页 |
3.5.1 现场监测布置方案 | 第31-33页 |
3.5.2 现场监测数据分析 | 第33-44页 |
3.6 小结 | 第44-46页 |
第4章 YK126+180断面变形过程物理模拟试验设计 | 第46-68页 |
4.1 地质原型概化 | 第46-47页 |
4.2 试验装置 | 第47-49页 |
4.2.1 模型箱 | 第47-48页 |
4.2.2 数据监测与采集系统 | 第48-49页 |
4.3 试验方案 | 第49-68页 |
4.3.1 相似常数及材料配比 | 第49-58页 |
4.3.2 开挖及支护方案 | 第58-59页 |
4.3.3 数据监测及采集 | 第59-60页 |
4.3.4 模型试验步骤及过程 | 第60-68页 |
第5章 物理模拟试验结果分析 | 第68-77页 |
5.1 围岩压力的对比分析 | 第68-71页 |
5.2 应变的对比分析 | 第71-76页 |
5.3 总结 | 第76-77页 |
第6章 研究隧道支护优化的数值分析 | 第77-87页 |
6.1 研究隧道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参数的选取 | 第77-78页 |
6.1.1 数值模型的建立 | 第77页 |
6.1.2 围岩及支护参数的选取 | 第77-78页 |
6.2 研究隧道支护体系的数值分析 | 第78-86页 |
6.2.1 开挖后裸洞数值分析 | 第78-79页 |
6.2.2 原有设计支护体系的数值分析 | 第79-82页 |
6.2.3 支护体系优化后的数值分析 | 第82-86页 |
6.3 小结 | 第86-87页 |
结论 | 第87-89页 |
致谢 | 第89-9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0-94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9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