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刑事诉讼庭前程序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序言 | 第10-11页 |
一、刑事诉讼中庭前程序的概述 | 第11-15页 |
(一)庭前程序的概念 | 第11-12页 |
(二)庭前程序的功能 | 第12-15页 |
1.起诉审查功能 | 第12-13页 |
2.证据开示功能 | 第13页 |
3.调取和保全证据功能 | 第13-14页 |
4.程序分流功能 | 第14页 |
5.明确争点功能 | 第14-15页 |
二、刑事庭前程序的域外比较研究 | 第15-19页 |
(一)刑事庭前程序域外现状 | 第15-18页 |
1.职权主义模式下的庭前程序 | 第15-16页 |
2.当事人主义模式下庭前程序 | 第16-17页 |
3.新型混合式诉讼模式的庭前程序 | 第17-18页 |
(二)域外刑事庭前程序的分析 | 第18-19页 |
1.庭前程序是正式庭审前的必经阶段 | 第18页 |
2.庭前程序的主要内容是公诉审查和庭前准备 | 第18页 |
3.庭前程序由控辩双方与法院共同推进 | 第18-19页 |
三、我国目前的刑事诉讼案件中的庭前程序研究 | 第19-23页 |
(一)我国目前刑事诉讼庭前程序的现状 | 第19-20页 |
(二)我国刑事庭前程序出现的问题 | 第20-23页 |
1.形式审查不能完全抑制公诉权的滥用 | 第20-21页 |
1.容易造成法官庭前预断 | 第21-22页 |
2.不能充分发挥案件的分流功能 | 第22-23页 |
3.我国庭前会议中违反证据开示缺乏惩罚机制 | 第23页 |
四、完善刑事诉讼庭前程序的措施 | 第23-30页 |
(一)刑事庭前程序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| 第23-26页 |
1.程序参与原则 | 第23-24页 |
2.适度对抗原则 | 第24页 |
3.注重效率原则 | 第24-25页 |
4.明晰争点原则 | 第25页 |
5.排除预断原则 | 第25-26页 |
(二)完善我国刑事庭前程序的建议 | 第26-30页 |
1.明确刑事庭前程序的适用范围 | 第26-27页 |
2.完善庭前程序中公诉审查的形式 | 第27页 |
3.完善刑事庭前程序审查后的处理及救济措施 | 第27-28页 |
4.庭前程序审查需由专门法官负责 | 第28页 |
5.完善庭前程序案件分流制度 | 第28-29页 |
6.完善庭前会议中违反证据开示的惩罚机制 | 第29-30页 |
结语 | 第30-3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1-34页 |
致谢 | 第34-3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