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等教育论文--各科教学法、教学参考书论文--体育论文

基于系统理论视角的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1 绪论第11-21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理论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现实意义第12页
    1.2 文献综述第12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对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认识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概况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国外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概况第16-18页
    1.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思路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20-21页
2 建立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理论依据第21-24页
    2.1 系统思想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系统的概念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系统的三要素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系统的基本特性第22页
    2.2 系统评价方法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德尔菲法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层次分析法(AHP)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古林法第23页
    2.3 教育信息理论第23-24页
3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第24-53页
    3.1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中的系统科学基础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系统思想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系统科学思想第24-25页
    3.2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特点分析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体育教学的比较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特点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第26-28页
    3.3 基于德尔菲法的评价体系指标的确立第28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德尔菲法概述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初步设计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筛选第32-36页
    3.4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第36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建立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层次结构模型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采用层次分析法构造评价指标判断矩阵、指标体系的权重计算第38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采用古林法进行评价验证第46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小结第51-53页
4 教育信息理论在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应用第53-59页
    4.1 教育信息理论的阐述第53-54页
    4.2 中职学校传统体育教学与信息观下体育教学模式的比较分析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传统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及分析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信息观下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及分析第54-55页
    4.3 教育信息理论在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应用路径第55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优化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信息内容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优化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信息传递方式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优化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媒体技术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优化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信息接收模式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优化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反馈信息技术第58页
    4.4 小结第58-59页
5 实证分析第59-66页
    5.1 实验的设计第59页
    5.2 实验的实施第59-60页
    5.3 实验的效果第60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提高学生职业体能素质和掌握动作技能的能力第60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热情,提高体育活动的参与度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提高学生个人职业素养,有利于个性发展第64-66页
6 结论与展望第66-68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形成新的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新的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具有可行性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层次分析法是方便实用的决策方法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6.1.4 教育信息理论的运用具有可操作性第67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局限性:定性成分多,主观因素占比较大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展望:建立体育教学评价辅助系统第67-68页
参考文献第68-72页
附录第72-79页
致谢第79-80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0-81页
学位论文数据集表第81-82页

论文共8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高中地理中大气运动原理的教学策略探讨
下一篇:景谷彝族香堂音乐教育现状与发展研究--以民乐镇小学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