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行人保护的法律法规 | 第11-12页 |
1.3 蜂窝材料性能的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4 本文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| 第14-15页 |
第2章 CAE仿真的基本理论 | 第15-22页 |
2.1 引言 | 第15页 |
2.2 有限元理论 | 第15-21页 |
2.2.1 显示时间积分法 | 第15-16页 |
2.2.2 时间步长的控制 | 第16-17页 |
2.2.3 沙漏问题的控制 | 第17-18页 |
2.2.4 单元的选择 | 第18-20页 |
2.2.5 材料本构关系模型 | 第20页 |
2.2.6 接触算法 | 第20-21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21-22页 |
第3章 层级蜂窝面内吸能特性的分析 | 第22-40页 |
3.1 引言 | 第22页 |
3.2 蜂窝材料的评价指标 | 第22-23页 |
3.3 层级蜂窝的设计变量 | 第23-26页 |
3.4 层级蜂窝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26-30页 |
3.4.1 层级蜂窝的几何模型 | 第26-28页 |
3.4.2 层级蜂窝的有限元模型 | 第28-30页 |
3.5 计算结果分析 | 第30-39页 |
3.5.1 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| 第30-31页 |
3.5.2 网格密度对有限元仿真结果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3.5.3 结果分析 | 第32-39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4章 Triangular层级蜂窝材料性能的研究 | 第40-53页 |
4.1 引言 | 第40页 |
4.2 T层级蜂窝面内吸能特性的研究 | 第40-42页 |
4.2.1 研究变量 | 第40页 |
4.2.2 建模及有限元仿真 | 第40-41页 |
4.2.3 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 | 第41-42页 |
4.3 T层级蜂窝轴向吸能特性的研究 | 第42-49页 |
4.3.1 轴向有限元模型验证 | 第42-43页 |
4.3.2 轴向与面内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 | 第43-44页 |
4.3.3 与常规蜂窝轴向吸能特性的对比 | 第44-45页 |
4.3.4 轴向吸能特性的影响因素 | 第45-46页 |
4.3.5 轴向吸能特性的优化 | 第46-49页 |
4.4 等效实体模型的等效力学响应关系 | 第49-52页 |
4.4.1 等效力学响应关系的确定 | 第49-51页 |
4.4.2 等效力学响应关系的验证 | 第51-52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5章 T层级蜂窝在行人保护中的应用 | 第53-66页 |
5.1 引言 | 第53页 |
5.2 成人头部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53-56页 |
5.2.1 成人头部几何模型 | 第53-54页 |
5.2.2 成人头型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54-55页 |
5.2.3 成人头型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| 第55-56页 |
5.3 T层级蜂窝夹层板的对比研究 | 第56-58页 |
5.4 Neon汽车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| 第58-59页 |
5.5 发动机罩碰撞点的选择 | 第59-60页 |
5.6 发动机罩行人保护的对比研究 | 第60-63页 |
5.6.1 行人保护的评价标准 | 第60-61页 |
5.6.2 发动机罩行人保护的仿真分析 | 第61页 |
5.6.3 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 | 第61-63页 |
5.7 层级蜂窝发动机罩正碰分析 | 第63-65页 |
5.8 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总结与展望 | 第66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1页 |
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1-72页 |
致谢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