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汽车工程论文--各种汽车论文--各种能源汽车论文--电动汽车论文

考虑电池寿命的增程式电动汽车参数匹配与能量管理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绪论第11-20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-13页
    1.2 增程式电动汽车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增程式电动汽车国外发展现状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增程式电动汽车国内发展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1.3 增程式电动汽车参数匹配和能量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锂离子电池老化建模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增程式电动汽车参数匹配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电动汽车能量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-18页
    1.4 已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第18页
    1.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8-20页
第2章 电池老化模型和整车仿真平台的建立第20-32页
    2.1 前言第20页
    2.2 Autolion软件介绍第20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Autolion-ST控制参数方程简要介绍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电池类型的选择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Autolion-ST文件的生成和调用第26页
    2.3 目标车辆参数化平台的建立第26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目标车辆的系统构型和基本参数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整车模型中各子模型的简单介绍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基于Autolion-ST和MATLAB/Simulink整车模型的建立第30-31页
    2.4 整车充电模型的建立第31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31-32页
第3章 动力系统部件参数匹配和仿真分析第32-59页
    3.1 前言第32页
    3.2 关键部件的选型第32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纯电动续驶里程的划分和电池容量计算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不同纯电动续驶里程电机的参数匹配第33-36页
    3.3 不同纯电动续驶里程整车仿真分析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不同续驶里程下整车的电耗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不同续驶里程参数配置对电池老化的影响第37-39页
    3.4 车身减重后整车性能仿真分析第39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本节研究内容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车身减重后电池容量重新匹配第39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车身减重后电池容量保持不变第47-49页
    3.5 面向全生命周期的整车成本敏感度分析第49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考虑电池老化的电池价格与电池成本的关系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电费价格与使用成本的关系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电池能量密度对成本的敏感度分析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5.4 车身重量对整车成本的敏感度分析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5.5 纯电动续驶里程对整车成本的敏感度分析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5.6 电费价格和电池价格对整车成本的敏感度分析第53-54页
    3.6 APU系统的参数匹配和仿真分析第54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目标车辆初始APU系统参数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车重改变后APU系统的参数匹配设计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3.6.3 不同APU系统参数整车仿真分析第56-58页
    3.7 本章小结第58-59页
第4章 增程式电动汽车控制策略研究和仿真分析第59-76页
    4.1 前言第59页
    4.2 增程式电动汽车不同能量管策略的仿真分析第59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不同能量管理策略仿真前参数设置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恒温器型能量管理策略的仿真分析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功率跟随型能量管理策略的仿真分析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不同能量管理策略下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第62-65页
    4.3 能量管理策略控制参数对整车性能的影响第65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恒温器型能量管理策略控制参数对整车性能的影响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功率跟随型能量管理策略控制参数对整车性能的影响第67-69页
    4.4 CD-CS型和BL型能量管理策略的对比分析第69-7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CD-CS型和BL型能量管理策略的建立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CD-CS型和BL型能量管理策略的比较分析第70-75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75-76页
全文总结与展望第76-78页
    1. 全文总结第76-77页
    2. 本文的创新点第77页
    3. 展望第77-78页
参考文献第78-82页
致谢第82页

论文共8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某纯电动环卫车动力传动系统参数匹配及仿真优化
下一篇:层级蜂窝吸能特性及其应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