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状况 | 第11-12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状况 | 第12-13页 |
1.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3-15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1.3.2 技术路线图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贵州省气候条件、沥青路面结构及病害调查分析 | 第15-28页 |
2.1 贵州省自然气候条件 | 第15页 |
2.2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结构 | 第15-21页 |
2.2.1 贵州省高速公路路面特点 | 第15-16页 |
2.2.2 典型沥青路面结构和材料 | 第16-21页 |
2.3 贵州省高速公路主要路面病害 | 第21-27页 |
2.3.1 路面破损状况调查 | 第21-24页 |
2.3.2 路面主要病害的成因和影响 | 第24-27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第三章 施工中的原材料变异分析 | 第28-47页 |
3.1 沥青质量变异分析 | 第28-33页 |
3.1.1 沥青三大指标变异性 | 第29-31页 |
3.1.2 沥青变异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| 第31-33页 |
3.2 集料变异分析 | 第33-41页 |
3.2.1 集料级配变异性 | 第34-36页 |
3.2.2 集料针片状含量变异对沥青混合料性质影响 | 第36-39页 |
3.2.3 集料含泥量变异对沥青混合料影响 | 第39-40页 |
3.2.4 集料料源特性指标研究 | 第40-41页 |
3.3 填料质量变异分析 | 第41-46页 |
3.3.1 矿粉细度及用量变异性分析 | 第42-43页 |
3.3.2 矿粉细度对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 | 第43-44页 |
3.3.3 矿粉用量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| 第44-46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四章 沥青混合料的变异性及对沥青路面性能的影响 | 第47-74页 |
4.1 沥青混合料的变异机理和类型 | 第47-51页 |
4.1.1 沥青混合料的变异机理 | 第47-48页 |
4.1.2 沥青混合料的变异分类 | 第48-51页 |
4.2 沥青含量变异性 | 第51-57页 |
4.2.1 最佳油石比的确定 | 第51-55页 |
4.2.2 沥青含量变异分析 | 第55-57页 |
4.3 沥青混合料级配变异性 | 第57-70页 |
4.3.1 沥青混合料级配发生变异的原因 | 第57-58页 |
4.3.2 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变异与沥青路面性能的关系 | 第58-64页 |
4.3.3 沥青混合料级配离析路面性能的影响 | 第64-69页 |
4.3.4 温度离析对路面结构的影响 | 第69-70页 |
4.4 沥青混合料变异的控制措施 | 第70-72页 |
4.4.1 沥青含量的控制 | 第70-71页 |
4.4.2 级配变异的控制 | 第71页 |
4.4.3 温度离析的控制 | 第71-72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72-74页 |
第五章 施工中沥青混合料材料变异性动态控制 | 第74-87页 |
5.1 动态控制的基本理论 | 第74-77页 |
5.1.1 动态控制原理 | 第74页 |
5.1.2 质量动态过程控制图 | 第74-77页 |
5.2 关键控制指标的筛选 | 第77-78页 |
5.3 动态控制图的具体应用 | 第78-84页 |
5.3.1 沥青含量的控制 | 第78-80页 |
5.3.2 关键筛孔的控制 | 第80-84页 |
5.4 沥青混合料质量信息化控制 | 第84-86页 |
5.4.1 信息化监控结构 | 第85页 |
5.4.2 信息化控制的具体应用 | 第85-86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86-87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87-90页 |
6.1 主要结论 | 第87-89页 |
6.2 展望 | 第89-90页 |
致谢 | 第90-9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1-94页 |
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研项目 | 第94页 |
论文成果 | 第94页 |
科研项目 | 第9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