融江麻石船闸改扩建工程枢纽整体通航水流条件数值模拟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8页 |
1.1 前言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6页 |
1.3.1 引航道水动力学物理模型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3.2 引航道水动力学数值模拟现状 | 第14-16页 |
1.4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6-18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6页 |
1.4.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通航水流数学模型建立及验证 | 第18-31页 |
2.1 天然河道基本资料 | 第18-22页 |
2.1.1 河道地形 | 第18页 |
2.1.2 水文条件 | 第18页 |
2.1.3 泥沙 | 第18-19页 |
2.1.4 枢纽运行方式 | 第19-20页 |
2.1.5 溢洪坝闸门开启程序 | 第20-21页 |
2.1.6 特征水位及水位组合 | 第21-22页 |
2.2 数学模型 | 第22-26页 |
2.2.1 控制方程 | 第22-23页 |
2.2.2 控制方程离散 | 第23-24页 |
2.2.3 时间积分 | 第24-25页 |
2.2.4 边界条件的确定 | 第25-26页 |
2.2.5 干湿边界处理 | 第26页 |
2.3 模型概化及网格剖分 | 第26-28页 |
2.4 数学模型验证 | 第28-30页 |
2.4.1 验证资料 | 第28-29页 |
2.4.2 枢纽上游河段验证分析 | 第29页 |
2.4.3 枢纽下游河段验证分析 | 第29-30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三章 计算工况及通航安全指标 | 第31-40页 |
3.1 船闸尺度 | 第31页 |
3.2 船闸灌、泄水开门时间 | 第31-32页 |
3.3 计算工况及水位组合 | 第32-35页 |
3.4 计算流量过程 | 第35-36页 |
3.5 代表船型 | 第36-37页 |
3.6 引航道通航安全指标 | 第37-38页 |
3.6.1 停泊段流速控制指标 | 第37页 |
3.6.2 口门区流速指标 | 第37页 |
3.6.3 停泊区系缆力指标 | 第37页 |
3.6.4 口门区变幅指标 | 第37-38页 |
3.7 统计断面布置 | 第38-40页 |
第四章 引航道原布置方案计算成果及分析 | 第40-63页 |
4.1 上游引航道原布置方案成果及分析 | 第40-51页 |
4.1.1 上游引航道布置方案 | 第40页 |
4.1.2 上游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条件分析 | 第40-46页 |
4.1.3 上游引航道停泊段通航条件分析 | 第46-51页 |
4.2 下游引航道原布置方案成果及分析 | 第51-62页 |
4.2.1 下游引航道布置方案 | 第51-52页 |
4.2.2 下游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条件分析 | 第52-58页 |
4.2.3 下游引航道停泊段通航条件分析 | 第58-62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
第五章 引航道优化布置方案计算成果及分析 | 第63-92页 |
5.1 上游引航道优化方案研究成果及分析 | 第63-76页 |
5.1.1 上游引航道优化方案研究 | 第63-69页 |
5.1.2 上游引航道推荐方案通航条件分析 | 第69-76页 |
5.2 下游引航道优化布置方案研究成果及分析 | 第76-90页 |
5.2.1 下游引航道优化方案研究 | 第76-83页 |
5.2.2 下游引航道推荐方案通航条件分析 | 第83-90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90-92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92-95页 |
6.1 结论 | 第92-94页 |
6.2 问题与建议 | 第94-95页 |
致谢 | 第95-9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6-9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