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铁路运输论文--机车工程论文--动车、动车组(动力列车)论文

动车组转向架构架结构可靠性分析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一章 绪论第12-22页
    1.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-15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第15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内外结构可靠性理论的研究现状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外铁路车辆可靠性分析研究现状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国内外响应面法在可靠性分析中的研究现状第18-19页
    1.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9-22页
第二章 结构可靠性理论第22-33页
    2.1 结构可靠性的相关概念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极限状态函数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结构失效概率及可靠度指标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结构可靠性灵敏度第24-25页
    2.2 结构可靠性分析方法第25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均值一次二阶矩法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改进的一次二阶矩法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R-F法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蒙特卡洛法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响应面法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人工智能算法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7 随机有限元法第31-32页
    本章小结第32-33页
第三章 转向架构架结构可靠性分析第33-47页
    3.1 构架静强度分析第33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构架静强度评价标准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构架参数及有限元模型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构架载荷及工况的确定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构架静强度结果分析第37-41页
    3.2 基于响应面法的构架结构可靠性分析第41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基于有限元法的概率设计功能简介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构架失效模式的确定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构架结构可靠性分析方法的选择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创建分析文件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随机变量的确定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构架可靠度计算及结果分析第44-46页
    本章小结第46-47页
第四章 构架焊缝疲劳可靠性分析第47-66页
    4.1 基于UIC标准确定的疲劳工况第47-49页
    4.2 BS标准及Miner累积损伤理论简介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BS标准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Miner累积损伤理论第50-51页
    4.3 基于BS标准及Miner累计损伤理论的疲劳分析方法第51-53页
    4.4 构架焊缝疲劳可靠性分析第53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疲劳失效模式确定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创建分析文件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随机变量的确定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构架焊缝疲劳可靠性分析及结果第57-58页
    4.5 基于正交响应面法的构架焊缝疲劳可靠性分析第58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正交设计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PDS模块用户自定义接口及抽样文件的介绍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正交响应面法的实现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5.4 抽样数据文件自动生成程序的编写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5.5 基于正交响应面法的焊缝疲劳可靠性分析及结果第63-65页
    本章小结第65-66页
第五章 基于响应面法的构架结构可靠性优化第66-76页
    5.1 基于响应面法的结构优化的基本思想第66-67页
    5.2 ANSYS Workbench优化模块简介第67-68页
    5.3 Workbench的优化步骤第68页
    5.4 转向架构架结构优化第68-7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参数化建模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响应面的拟合第70-7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转向架构架结构优化第73-74页
    本章小结第74-76页
结论与展望第76-78页
    结论第76-77页
    展望第77-78页
参考文献第78-83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3-84页
致谢第84页

论文共8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货车车钩可靠性风险评估
下一篇:地铁盾构双线隧道施工诱发的地层变形规律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