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高等教育论文--思想政治教育、德育论文

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绪论第8-16页
    一、研究背景第8页
    二、研究目的与意义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研究目的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研究意义第9页
    三、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-1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国外研究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国内相关研究第10-14页
    四、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主要研究内容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主要创新点第14-15页
    五、研究方法与思路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研究方法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研究思路第15-16页
第一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述第16-25页
    一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价值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价值观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18-19页
    二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国家层面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社会层面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个人层面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第21-22页
    三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渊源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马克思主义理论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借鉴西方文明第24-25页
第二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意义第25-29页
    一、立德树人的需要第25-26页
    二、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第26-27页
    三、弘扬先进文化的需要第27-28页
    四、实现“中国梦”的需要第28-29页
第三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状第29-37页
    一、培育成效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认同核心价值观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践行核心价值观第30页
    二、存在的问题第30-3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理论学习不足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倾向带来的思想困惑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价值观认同与践行之间的矛盾第33-34页
    三、成因分析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社会大环境的欠缺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以学校为主的中观环境的欠缺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大学生自身微观环境的欠缺第36-37页
第四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建设第37-46页
    一、建立长效保障机制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加强理论学习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健全培育制度第38-39页
    二、建立联动培育机制第39-43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优化校园培育环境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发挥家庭教育作用第42-43页
    三、建立自我教育机制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树立自觉认同意识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加强社会实践体验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增强主体落实行为第45-46页
结语第46-47页
参考文献第47-50页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50-51页
致谢第51页

论文共5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消费主义消费观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
下一篇:生源多元化给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带来的困难与对策--以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