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国家行政管理论文--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

PPP模式在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应用中的政府职能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21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2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综述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综述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文献评述第18页
    1.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思路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19页
    1.4 研究内容和可能的创新点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内容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可能的创新点第20-21页
第二章 PPP模式在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应用中的政府角色分析第21-32页
    2.1 PPP基本理论梳理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PPP内涵界定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PPP模式分析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PPP基本特征分析第23-24页
    2.2 高校基础设施建设PPP模式产品属性及其特征分析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公共机构角色的不同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实施机构的特殊性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完工风险较大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项目运营的特殊性第25-26页
    2.3 PPP模式中政府职能转变分析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从传统的直接投资者转变为提供者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从传统直接经营者转变为规则制定者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从传统直接监管者转变为间接监管者第27-28页
    2.4 PPP模式中政府角色定位分析第28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项目参与合作者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实施机构的指定授权者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风险分配机制策划者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项目各阶段的监管者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5 相关法律、法规和标准的制定者第30-32页
第三章 PPP模式在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应用中政府职能现状及问题分析第32-44页
    3.1 调研访谈概述第32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调研访谈背景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调研案例分析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小结第35-37页
    3.2 PPP模式在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应用中政府职能发挥存在的问题第37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项目前期重行政、轻可行性审批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项目建设期完工效率监管薄弱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项目运营期收益补偿和绩效评估机制未落实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项目移交期纠纷退出机制和可持续性运营审计不完善第40-41页
    3.3 政府职能未能有效发挥的原因分析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服务合作意识有待加强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监管不力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风险分担机制不合理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PPP项目纠纷立法无顶层设计第42-44页
第四章 国外学校PPP成功案例及对我国的启示第44-51页
    4.1 国外PPP案例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澳大利亚Rosebery学校PPP项目分析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英国学校基础设施“私人融资计划”分析第44-45页
    4.2 国外学校PPP项目中政府职能分析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统筹项目审批、招标和监管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专业的学校项目管理机构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风险评估贯穿于项目各阶段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项目成果兼顾当地民众利益第47页
    4.3 对我国的启示第47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行政审批宽准入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立法、规范标准先行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有效的监管机制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成熟的风险分担机制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合理的激励机制第49-51页
第五章 创新政府职能提高PPP项目的有效性第51-57页
    5.1 项目前期分担可行性风险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由管制行政转向服务行政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出台高校PPP项目指南或标准第51-52页
    5.2 项目建设期分担效率风险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建立“政府-第三方-师生”三级监管模式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建立合理激励机制第53页
    5.3 项目运营期分担效果风险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完善高校收益补偿机制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引导高校PPP项目实行“反委托”管理方式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推进以教职工和学生为目标受益群体的效果考核第54-55页
    5.4 项目移交期分担可持续性风险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加强高校PPP项目移交审计和示范效应推广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完善高校PPP项目纠纷解决法规第56-57页
第六章 结论第57-59页
参考文献第59-63页
附录 访谈提纲第63-64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4-65页
致谢第65-66页

论文共6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大学教师学术水平排名模型
下一篇: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