虚拟驾驶半物理仿真平台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8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3 平台的虚拟现实开发引擎 | 第15-16页 |
1.4 本文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虚拟驾驶半物理仿真平台总体设计 | 第18-28页 |
2.1 平台需求分析 | 第18-19页 |
2.2 平台整体框架 | 第19-21页 |
2.3 虚拟仿真平台与人机接口的通讯 | 第21-23页 |
2.4 平台关键技术及理论支撑 | 第23-27页 |
2.4.1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| 第23页 |
2.4.2 其它技术和理论 | 第23-27页 |
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第三章 虚拟场景搭建 | 第28-45页 |
3.1 平台场景总体设计 | 第28-29页 |
3.2 公路网络设计 | 第29-37页 |
3.2.1 十字路口 | 第29-31页 |
3.2.2 “T型”路口 | 第31页 |
3.2.3 “S型”弯道、“U型”弯道 | 第31-32页 |
3.2.4 立交桥 | 第32-33页 |
3.2.5 交通信号灯 | 第33-36页 |
3.2.6 路灯 | 第36-37页 |
3.2.7 交通标志 | 第37页 |
3.3 城市建筑 | 第37-39页 |
3.4 天气系统 | 第39-43页 |
3.4.1 天气系统总体设计 | 第39-40页 |
3.4.2 24小时时间变化 | 第40页 |
3.4.3 降雨和降雪 | 第40-42页 |
3.4.4 雾 | 第42-43页 |
3.5 街道场景 | 第43-44页 |
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四章 虚拟驾驶及智能化驱动算法 | 第45-62页 |
4.1 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| 第45-50页 |
4.1.1 车辆驱动动力学模型 | 第45-48页 |
4.1.2 车辆制动动力学模型 | 第48-49页 |
4.1.3 车辆转向动力学模型 | 第49页 |
4.1.4 车辆运动速度分析 | 第49-50页 |
4.2 车辆运动模拟 | 第50-52页 |
4.3 车辆的跟随摄像机设计 | 第52-54页 |
4.4 智能化驱动算法实现 | 第54-61页 |
4.4.1 人工智能技术 | 第54-56页 |
4.4.2 车辆智能化驱动算法设计 | 第56-61页 |
4.4.3 行人智能化驱动算法设计 | 第61页 |
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第五章 平台测试 | 第62-71页 |
5.1 测试目的 | 第62页 |
5.2 测试环境 | 第62页 |
5.3 测试过程 | 第62-70页 |
5.3.1 车辆驾驶过程测试 | 第63-67页 |
5.3.2 交互测试 | 第67-68页 |
5.3.3 场景效果测试 | 第68页 |
5.3.4 设置车辆参数测试 | 第68-70页 |
5.4 测试结果 | 第70页 |
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71-73页 |
结论 | 第71-72页 |
展望 | 第72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78-79页 |
致谢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