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--各种类型园林论文

西部地区国家农业公园构建研究--以四川宜宾观斗山国家农业公园为例

致谢第5-6页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页
1 绪论第11-15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1-12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页
    1.3 研究框架第12-14页
    1.4 研究方法第14-15页
2 国家农业公园文献综述第15-25页
    2.1 国家农业公园的起源第15页
    2.2 国家农业公园的概念第15-16页
    2.3 国内外农业公园的发展概况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国外农业公园发展概况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国内农业公园发展概况第18-19页
    2.4 国家农业公园的特征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复合型的产业结构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多元化的游憩性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多层次的景观设计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明显的地域性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5 可持续发展性第20页
    2.5 国家农业公园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0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农业美学理论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景观生态学理论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园林美学理论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5.4 旅游学理论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5.5 城市规划理论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5.6 环境心理学理论第23-24页
    2.6 文献述评第24-25页
3 西部地区国家农业公园研究第25-34页
    3.1 发展背景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经济背景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文化背景第25页
    3.2 发展机遇与挑战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发展的机遇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面临的挑战第26-27页
    3.3 建设思路第27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发展思路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建设原则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场地选址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功能分区第31-32页
    3.4 实施路径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创新农业发展新模式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创新农业旅游新模式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创新城乡统筹新模式第33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33-34页
4 国内外农业公园典型案例分析及经验借鉴第34-39页
    4.1 兰陵国家农业公园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规划思路概况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实施路径探讨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景观设计借鉴第35页
    4.2 日本小岩井农场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规划思路概况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实施路径探讨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景观设计借鉴第36-37页
    4.3 马来西亚沙巴国家农业公园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规划思路概况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实施路径探讨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景观设计借鉴第37-38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38-39页
5 西部地区国家农业公园规划实践探讨——宜宾观斗山国家农业公园第39-49页
    5.1 资源现状分析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资源现状优势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1.1.1 自然条件优越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1.1.2 生态农业典型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1.1.3 地热资源丰富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1.1.4 山间村落和谐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1.1.5 历史文化深远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资源现状劣势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资源现状总体评价第41页
    5.2 发展思路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农业的思考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生态的思考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创意的思考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慢生活的思考第42页
    5.3 理论基础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以“农业美学”理论引导景观创新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以“生态经济学”理论引导经济发展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以“城乡一体”理论引导城乡融合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以“协商民主”理论引导开发经营第43页
    5.4 构建思路和实施路径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产业畅想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规划结构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交通结构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特色构建第45-46页
    5.5 景观概念规划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入口景观规划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乡村景观改造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5.5.3 康体景观设计第47页
    5.6 政策及经营机制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6.1 政府主导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5.6.2 生态保护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5.6.3 企业投资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5.6.4 个体经营第48页
    5.7 本章小结第48-49页
6 结论与展望第49-51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49页
    6.2 论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创新点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不足之处第50页
    6.3 研究展望第50-51页
参考文献第51-54页
图表来源第54-55页
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成果第55页

论文共5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指状青霉多组学数据的全基因组代谢模型构建与耐药过程模拟
下一篇:PVPP在茶饮料中应用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