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国家行政管理论文--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

信息化时代我国虚拟社会矛盾治理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一、绪 论第10-15页
    (一)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(二)研究现状综述第11-13页
    (三)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第13页
    (四)研究的重点、难点和创新点第13-15页
二、虚拟社会矛盾的基本理论第15-40页
    (一)虚拟社会矛盾的内涵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虚拟社会矛盾的构成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虚拟社会矛盾与现实社会矛盾的关系第16-18页
    (二)虚拟社会矛盾的特点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主体特殊性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随机突发性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3.交互多维性第19-20页
    (三)虚拟社会矛盾的类别第20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单一型与复合型虚拟社会矛盾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争论型与极化型虚拟社会矛盾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局域型与广泛型虚拟社会矛盾第24-25页
    (四)虚拟社会矛盾的生成第25-31页
        1.虚拟社会矛盾的生成过程第25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虚拟社会矛盾案例分析第29-31页
    (五)虚拟社会矛盾的“双刃剑”功能第31-40页
        1.虚拟社会矛盾的正面作用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虚拟社会矛盾的负面影响第34-40页
三、我国虚拟社会矛盾的现状分析第40-52页
    (一)现阶段我国虚拟社会矛盾的整体状况第40-48页
        1.虚拟社会矛盾主体不断增多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虚拟社会矛盾焦点分布集中第42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虚拟社会矛盾载体更新迅速第47-48页
    (二)现阶段我国虚拟社会矛盾的治理手段第48-52页
        1.虚拟社会矛盾治理的法制建设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虚拟社会矛盾治理的道德规范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虚拟社会矛盾治理的技术方式第51-52页
四、当前我国虚拟社会矛盾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52-60页
    (一)当前我国虚拟社会矛盾治理存在的问题第52-55页
        1.政府对虚拟社会矛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2.虚拟社会矛盾治理的规章不完善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虚拟社会矛盾的治理达不到预期效果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矛盾治理的整体性思维缺失第55页
    (二)我国虚拟社会矛盾治理不足的原因分析第55-60页
        1.现实社会矛盾凸显的决定性影响作用不明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2.虚拟社会矛盾治理的顶层设计滞后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虚拟社会矛盾的治理能力不足第57-60页
五、我国虚拟社会矛盾的综合治理策略第60-69页
    (一)虚拟社会矛盾的横向治理:“虚拟”与“现实”互动结合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1.坚持虚拟社会矛盾与现实社会矛盾的统筹治理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2.发挥好现实社会矛盾治理对虚拟社会矛盾变化的决定性作用第60-61页
    (二)虚拟社会矛盾的纵向治理:“防控”与“应急”双管齐下第61-64页
        1.加强虚拟社会矛盾的源头风险防控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2.提高虚拟社会矛盾的应急管理能力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正确引导虚拟社会矛盾的传播和发展第63-64页
    (三)虚拟社会矛盾的标本兼治:“道德”“法制”“机制”三位一体第64-69页
        1.增强虚拟社会主体的道德自律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2.完善虚拟社会矛盾治理的法制建设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3.健全虚拟社会矛盾治理的运行机制第67-69页
六、结语第69-70页
参考文献第70-73页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73-74页
致谢第74页

论文共7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粤北某镇基层公务员晋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
下一篇:政府干预、金字塔结构与企业绩效--基于行政逻辑和经济逻辑的双重视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