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4-5页 |
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符号说明 | 第13-14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4-22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4-20页 |
1.1.1 城市河湖水体的社会功能 | 第14页 |
1.1.2 什刹海水系对北京城市社会功能的重要性 | 第14-16页 |
1.1.3 什刹海水系环境状况 | 第16-18页 |
1.1.4 什刹海水污染原因分析 | 第18-19页 |
1.1.5 什刹海综合整治意义 | 第19-20页 |
1.2 研究目标与主要工作 | 第20-22页 |
1.2.1 研究目标 | 第20页 |
1.2.2 研究内容 | 第20页 |
1.2.3 主要工作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什刹海水系的水质、底质、生物特征调查与评价 | 第22-38页 |
2.1 实验工程研究水域的确定 | 第22-27页 |
2.1.1 什刹海水系的界定 | 第22页 |
2.1.2 什刹海水系拟实施研究与示范水域的确定 | 第22页 |
2.1.3 后海水文特征的调查 | 第22-26页 |
2.1.4 采样点布置 | 第26-27页 |
2.2 水质、底质、生物特征调查结果与评价 | 第27-36页 |
2.2.1 水质特征调查结果与评价 | 第27-28页 |
2.2.2 底质特征调查结果与评价 | 第28-31页 |
2.2.3 生物特征调查结果及评价 | 第31-36页 |
2.3 什刹海水体富营养化综合评价 | 第36-38页 |
第三章 什刹海水系的综合治理研究 | 第38-54页 |
3.1 什刹海水体污染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| 第38-41页 |
3.1.1 什刹海污染的主要问题 | 第38页 |
3.1.2 什刹海水体污染的解决办法 | 第38-41页 |
3.2 综合治理方案的选择 | 第41-44页 |
3.2.1 物理法 | 第41-42页 |
3.2.2 微生物法 | 第42-44页 |
3.3 研究与示范目标的确定 | 第44页 |
3.4 综合抑藻除藻实验 | 第44-48页 |
3.4.1 实验原理 | 第44-45页 |
3.4.2 实验方法 | 第45-48页 |
3.5 底质生态修复实验工程 | 第48-50页 |
3.5.1 实验原理 | 第48-49页 |
3.5.2 实验方法 | 第49-50页 |
3.6 生物调控实验 | 第50-54页 |
3.6.1 实验原理 | 第50-53页 |
3.6.2 实验方法 | 第53-54页 |
第四章 什刹海水系的综合治理研究结果分析 | 第54-66页 |
4.1 综合抑藻除藻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54-60页 |
4.2 底质生态修复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60-61页 |
4.3 生物调控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61-63页 |
4.4 小结 | 第63-66页 |
第五章 成果与建议 | 第66-68页 |
5.1 成果 | 第66页 |
5.2 建议 | 第66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4页 |
作者和导师简介 | 第74-76页 |
附件 | 第76-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