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铁路运输论文--机车工程论文--内燃机车论文--动力装置论文--柴油机论文

基于柴油机机体的疲劳应力幅计算方法的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9页
第一章 绪论第9-16页
   ·疲劳定义及发展史第9-10页
     ·疲劳的定义第9页
     ·疲劳的发展史第9-10页
   ·疲劳研究现状第10-13页
     ·国外研究现状第10页
     ·国内研究现状第10-12页
     ·存在的不足及有待解决的问题第12-13页
   ·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3-15页
     ·课题的提出第13-14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14页
     ·课题意义第14-15页
 本章小结第15-16页
第二章 有限元基本理论与软件的选择第16-24页
   ·有限元理论第16-20页
     ·弹性力学有关知识第16-18页
     ·有限元分析基本步骤第18-20页
   ·仿真软件的选择第20-23页
     ·三维实体造型软件的选择第21页
     ·网格划分软件的选择第21-22页
     ·计算软件的选择第22-23页
 本章小结第23-24页
第三章 机体结构与载荷计算第24-32页
   ·机体结构简介第24-25页
   ·曲柄连杆机构的运动第25-27页
     ·曲柄的运动第26页
     ·活塞的运动第26-27页
   ·曲柄连杆机构的受力第27-31页
     ·燃气压力第28页
     ·惯性力第28-30页
     ·作用在曲柄连杆机构上的力第30-31页
   ·螺栓预紧力第31页
 本章小结第31-32页
第四章 机体的静力分析第32-46页
   ·静力分析几何模型的建立第32-33页
   ·静力分析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3-37页
     ·单元选择与网格划分第33-36页
     ·载荷与位移边界条件第36-37页
   ·静力分析计算第37-45页
     ·主轴承隔墙第40-42页
     ·加强筋板与V 型隔板连接处第42-45页
 本章小结第45-46页
第五章 机体的动力分析第46-59页
   ·动力分析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46-47页
   ·模态分析第47-50页
     ·模态提取方法的选择第48页
     ·模态分析结果第48-50页
   ·瞬态动力分析第50-58页
     ·瞬态动力分析方法的选择第51页
     ·瞬态动力学分析的步骤第51-52页
     ·瞬态动力学计算第52-57页
     ·静力分析与动力分析结果的比较第57-58页
 本章小结第58-59页
结论第59-60页
参考文献第60-62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2-63页
致谢第63-64页

论文共6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30t轴重双浴盆敞车车体焊接结构抗疲劳设计
下一篇:NJ2型内燃机车柴油机低排放技术的仿真研究与应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