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英文摘要 | 第4-5页 |
1 绪论 | 第9-19页 |
1.1 问题提出 | 第9-11页 |
1.1.1 分布式发电系统孤岛检测 | 第9-10页 |
1.1.2 单线开路故障检测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7页 |
1.2.1 同步式DG孤岛检测 | 第11-16页 |
1.2.2 单线SWER系统故障检测 | 第16-17页 |
1.3 本文研究内容 | 第17-19页 |
2 TWACS技术主动扰动信号原理分析 | 第19-27页 |
2.1 引言 | 第19页 |
2.2 出站信号 | 第19-23页 |
2.2.1 出站信号产生装置 | 第19-20页 |
2.2.2 出站信号产生理论分析 | 第20-23页 |
2.3 进站信号 | 第23-25页 |
2.3.1 进站信号产生装置 | 第23-24页 |
2.3.2 进站信号产生理论分析 | 第24-25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5-27页 |
3 改进的孤岛检测方法及干扰信号分析 | 第27-39页 |
3.1 引言 | 第27-28页 |
3.2 SG侧信号强度改进修正 | 第28页 |
3.3 信号传输衰减理论分析 | 第28-30页 |
3.4 检测系统抗干扰性能理论分析 | 第30-34页 |
3.4.1 单相晶闸管导通在其他相上的干扰 | 第31-32页 |
3.4.2 DG变压器绕组连接组别对信号的干扰 | 第32-34页 |
3.5 改进的信号产生与检测方案 | 第34-37页 |
3.5.1 信号产生方案比较 | 第34-35页 |
3.5.2 信号检测方案比较 | 第35-37页 |
3.5.3 结论 | 第37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37-39页 |
4 分布式发电系统孤岛检测的仿真与实验验证 | 第39-55页 |
4.1 引言 | 第39页 |
4.2 仿真信号波形 | 第39-40页 |
4.3 信号强度仿真结果 | 第40-41页 |
4.3.1 SG侧信号强度 | 第40页 |
4.3.2 DG侧信号强度 | 第40-41页 |
4.4 信号敏感性分析 | 第41-45页 |
4.4.1 信号强度 | 第42-43页 |
4.4.2 衰减系数 | 第43页 |
4.4.3 并联电容器对AI信号的影响 | 第43页 |
4.4.4 系统参数变化对扰动信号振荡频率变化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4.4.5 上游单相导通对其他相信号的干扰 | 第44-45页 |
4.5 实测系统结果 | 第45-51页 |
4.5.1 基于频谱分析方法检测 | 第46-49页 |
4.5.2 基于模板方法检测 | 第49-51页 |
4.6 信号编码和检测状态判定 | 第51-53页 |
4.6.1 信号编码和状态判定 | 第51-52页 |
4.6.2 检测算法原理 | 第52页 |
4.6.3 信号检测 | 第52页 |
4.6.4 生成编码和状态判断 | 第52-53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53-55页 |
5 基于TWACS技术的单线系统开路故障检测 | 第55-67页 |
5.1 引言 | 第55页 |
5.2 基于TWACS技术的双向信号传输理论介绍 | 第55-56页 |
5.3 信号检测算法 | 第56-58页 |
5.4 信号通信机制 | 第58-60页 |
5.5 仿真验证 | 第60-65页 |
5.5.1 SWER线路长度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| 第60-64页 |
5.5.2 负荷变压器负荷率对信号的影响 | 第64-65页 |
5.5.3 接地电阻影响 | 第65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65-67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67-69页 |
6.1 论文主要结论 | 第67页 |
6.2 后续展望工作 | 第67-69页 |
致谢 | 第69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5页 |
附录 | 第75页 |
A.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| 第75页 |
B.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