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高等教育论文--思想政治教育、德育论文

二战后美国大学诚信教育初探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1章 绪论第10-25页
    1.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0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课题的来源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0-14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第14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简析第18-19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9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9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主要研究方法第23-25页
第2章 二战前美国大学诚信教育的理论演进与历史考察第25-36页
    2.1 诚信教育的内涵界定第25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诚信的内涵阐释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诚信教育的释义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美国大学诚信教育的界定第27-29页
    2.2 二战前美国大学诚信教育的理论演进第29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赫尔巴特的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杰斐逊的高等教育民主化思想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约翰·杜威的道德教育回归生活思想第32-33页
    2.3 美国大学诚信教育的历史考察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19世纪20年代——19世纪中叶:萌芽发端阶段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19世纪中叶——20世纪中叶:初步发展阶段第34-35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35-36页
第3章 二战后美国大学诚信教育的发展演进与实施途径第36-60页
    3.1 二战后美国大学诚信教育发展演进的现实诉求第36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“国家危机论”的深刻影响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教育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社会信用制度的逐步发展第39-41页
    3.2 二战后美国大学诚信教育的完善化进程第41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普及推广阶段第41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调整完善阶段第46-49页
    3.3 二战后美国大学诚信教育的实施途径第49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签署荣誉准则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完善诚信监管机制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开展校园诚信活动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营造诚信教育环境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发挥教育者示范作用第54-55页
    3.4 二战后美国大学诚信教育的特点第55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诚信教育理念的预防性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诚信教育高度的制度化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诚信教育监管的科学化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诚信教育方式的隐性化第58-59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59-60页
第4章 美国大学诚信教育的评述及启示第60-72页
    4.1 美国大学诚信教育的经验第60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诚信教育与学术治理相结合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预防性与惩治性相结合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制度化与民主化相结合第62-64页
    4.2 美国大学诚信教育的争议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诚信档案运用的质疑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自治管理过程的误区第65页
    4.3 美国大学诚信教育对我国的启示第65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创新诚信教育理念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建立新生的档案签约制度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完善诚信教育的监管体系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注重开发“隐性课程”第69-71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71-72页
结论第72-74页
参考文献第74-77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77-79页
致谢第79页

论文共7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研究生推免的制度设计与实践运行的错位--以高校社会学专业为例
下一篇:新时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培育研究--以南充高校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