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4页 |
一、选题的背景、目的和意义 | 第10-15页 |
(一)选题的背景 | 第10-12页 |
(二)选题的目的 | 第12-13页 |
(三)选题的意义 | 第13-15页 |
二、选题研究的国外和国内现状 | 第15-21页 |
(一)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(二)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7-21页 |
三、研究的重点、难点及创新点 | 第21-22页 |
(一)研究的重点 | 第21页 |
(二)研究的难点 | 第21页 |
(三)研究的创新点 | 第21-22页 |
四、研究主要方法 | 第22-24页 |
第二章 核心概念及相关理论概述 | 第24-36页 |
一、新时代的内涵及标志 | 第24-27页 |
(一)新时代的内涵 | 第24-26页 |
(二)新时代的标志 | 第26-27页 |
二、科学的定义及特征 | 第27-28页 |
(一)科学的定义 | 第27-28页 |
(二)科学的特征 | 第28页 |
三、科学精神的内涵及特征 | 第28-31页 |
(一)科学精神的内涵 | 第28-31页 |
(二)科学精神的特征 | 第31页 |
四、科学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| 第31-32页 |
五、培养大学生科学精神的重要意义 | 第32-36页 |
(一)对大学生的个体意义 | 第32-34页 |
(二)对国家社会的意义 | 第34-36页 |
第三章 大学生科学精神培育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| 第36-56页 |
一、问卷的设计与调查的实施 | 第36-37页 |
二、大学生科学精神培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| 第37-52页 |
(一)现状 | 第37-45页 |
1.创新能力现状 | 第37-39页 |
2.实证精神现状 | 第39-41页 |
3.怀疑和批判精神现状 | 第41-42页 |
4.宽容尊重精神现状 | 第42-43页 |
5.吃苦奉献精神现状 | 第43-45页 |
(二)存在的问题 | 第45-52页 |
1.社会方面的问题 | 第45-46页 |
(1)科学精神培育的氛围不足 | 第45-46页 |
(2)科学精神培育的制度不完善 | 第46页 |
2.学校教育方面的问题 | 第46-48页 |
(1)对科学精神培育不重视 | 第46-47页 |
(2)科学精神培育途径较少 | 第47-48页 |
(3)教师科学精神水平不够 | 第48页 |
3.家庭方面的问题 | 第48-49页 |
(1)科学精神培育活动较少 | 第48-49页 |
(2)科学精神培育途径较少 | 第49页 |
4.大学生个人方面的问题 | 第49-52页 |
(1)对科学精神认知不全面 | 第49-50页 |
(2)学习目的缺乏科学精神 | 第50-51页 |
(3)职业选择远离科学精神 | 第51-52页 |
三、大学生科学精神培育出现问题的原因 | 第52-56页 |
(一)社会方面的原因 | 第52-53页 |
(二)学校方面的原因 | 第53-54页 |
(三)家庭方面的原因 | 第54页 |
(四)个人方面的原因 | 第54-56页 |
第四章 新时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培育的原则及对策 | 第56-72页 |
一、新时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培育应坚持的的原则 | 第56-59页 |
(一)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原则 | 第56-57页 |
(二)坚持解放思想,实事求是的原则 | 第57页 |
(三)以科学精神的形成规律和发展特点为依据的原则 | 第57-58页 |
(四)坚持科学精神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并重的原则 | 第58-59页 |
二、新时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培育的具体对策 | 第59-72页 |
(一)更新理念,提高认识 | 第59-63页 |
1.教育主体要转变人才培育理念 | 第59-62页 |
2.教育客体要转变自我培育理念 | 第62-63页 |
(二)拓展渠道,提髙成效 | 第63-65页 |
1.站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阵地,培育大学生科学精神 | 第63-64页 |
2.通过“观”“会”“赛”“践”,培育大学生科学精神 | 第64-65页 |
3.用好网络渠道,培育大学生科学精神 | 第65页 |
(三)优化环境,营造氛围 | 第65-67页 |
1.优化社会环境,营造崇尚尊重科学的社会文化氛围 | 第65-66页 |
2.优化校园环境,营造崇尚尊重科学的校园文化氛围 | 第66-67页 |
(四)建设队伍,提高素质 | 第67-68页 |
1.建设一支专业水平高,工作能力强的专业课教师队伍 | 第67页 |
2.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,教学能力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| 第67-68页 |
(五)建立机制,促进培育 | 第68-69页 |
1.建立高校科学精神培育的激励机制 | 第68-69页 |
2.建立高校科学精神培育的评价机制 | 第69页 |
(六)借鉴经验,为我所用 | 第69-72页 |
结语 | 第72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6页 |
附录:关于大学生科学精神培育的调查问卷 | 第76-80页 |
致谢 | 第80-83页 |
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| 第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