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24页 |
1.1 磺胺抗生素概述 | 第9页 |
1.2 环境中的抗生素 | 第9-13页 |
1.2.1 抗生素的来源 | 第9-11页 |
1.2.2 抗生素的危害 | 第11-12页 |
1.2.3 抗生素的污染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3 抗生素的去除技术 | 第13-16页 |
1.3.1 常规处理技术 | 第13-14页 |
1.3.2 深度处理技术 | 第14-16页 |
1.4 微氧强化生物处理技术 | 第16-20页 |
1.4.1 微氧强化生物处理技术 | 第16页 |
1.4.2 微氧强化生物处理技术的优势 | 第16-20页 |
1.5 泥膜系统强化处理技术 | 第20-21页 |
1.5.1 微生物相方面的特征 | 第20-21页 |
1.5.2 处理工艺方面的特征 | 第21页 |
1.6 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1-23页 |
1.6.1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21-22页 |
1.6.2 课题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22-23页 |
1.7 技术路线 | 第23-24页 |
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| 第24-33页 |
2.1 实验装置及运行方式 | 第24-27页 |
2.1.1 微氧SBR处理系统 | 第24-25页 |
2.1.2 实验配水 | 第25-26页 |
2.1.3 接种污泥 | 第26-27页 |
2.1.4 微氧SBR运行方式 | 第27页 |
2.2 实验药品及主要仪器 | 第27-28页 |
2.2.1 实验药品 | 第27-28页 |
2.2.2 实验主要仪器 | 第28页 |
2.3 实验测定项目与参数计算方法 | 第28-32页 |
2.4 实验方法 | 第32-33页 |
第3章 微氧SBR反应器的处理效果与影响因素 | 第33-47页 |
3.1 引言 | 第33-34页 |
3.2 微氧SBR反应器的启动 | 第34页 |
3.3 微氧SBR反应器反应周期内ORP的变化 | 第34-35页 |
3.4 1~4号微氧SBR反应器对于COD、含氮化合物的去除效果 | 第35-39页 |
3.5 ORP对于微氧SBR反应器处理效果的影响 | 第39-43页 |
3.5.1 ORP对于微氧SBR反应器处理COD、含氮化合物效果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3.5.2 ORP对于微氧SBR反应器处理磺胺甲恶唑的影响 | 第41-43页 |
3.6 泥膜系统对于微氧SBR反应器处理效果的影响 | 第43-46页 |
3.6.1 泥膜系统对于微氧SBR反应器处理COD、含氮化合物效果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3.6.2 泥膜系统对于微氧SBR反应器处理磺胺甲恶唑效果的影响 | 第44页 |
3.6.3 泥膜系统对于微氧SBR反应器污泥容积指数的影响 | 第44-46页 |
3.7 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4章 微氧SBR反应器内污染物去除机制及规律的研究 | 第47-61页 |
4.1 引言 | 第47页 |
4.2 微氧SBR反应器内脱氮机制研究 | 第47-54页 |
4.2.1 微氧自养硝化反应器 | 第47-49页 |
4.2.2 微氧异养反硝化反应器 | 第49-50页 |
4.2.3 微氧SBR反应器 | 第50-53页 |
4.2.4 微氧SBR反应器含氮化合物分析 | 第53-54页 |
4.3 磺胺甲恶唑在微氧SBR反应器内降解规律研究 | 第54-59页 |
4.3.1 吸附、挥发过程对于磺胺甲恶唑降解的影响 | 第56-57页 |
4.3.2 微氧硝化反应器对于磺胺甲恶唑的降解 | 第57-58页 |
4.3.3 微氧反硝化反应器对于磺胺甲恶唑的降解 | 第58页 |
4.3.4 典型微氧SBR反应器对于磺胺甲恶唑的降解 | 第58-59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9-61页 |
结论 | 第61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7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| 第71-73页 |
致谢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