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绪论 | 第11-19页 |
1.1 我国西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状况 | 第11-13页 |
1.2 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技术现状 | 第13页 |
1.3 强化混凝过程用混凝剂概况 | 第13-15页 |
1.3.1 传统无机混凝剂 | 第13-14页 |
1.3.2 无机高分子混凝剂 | 第14页 |
1.3.3 有机高分子混凝剂 | 第14-15页 |
1.3.4 无机-有机高分子复合混凝剂 | 第15页 |
1.4 HCA强化混凝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进展及机理 | 第15-18页 |
1.4.1 HCA在原水处理中的应用 | 第16-17页 |
1.4.2 HCA处理生活污水的应用机理 | 第17-18页 |
1.5 存在的问题 | 第18页 |
1.6 研究创新点 | 第18-19页 |
2 试验概况 | 第19-24页 |
2.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| 第19-21页 |
2.1.1 试验研究背景及目的 | 第19页 |
2.1.2 试验水质特点及说明 | 第19-20页 |
2.1.3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0页 |
2.1.4 研究方案示意图 | 第20-21页 |
2.1.5 主要技术路线 | 第21页 |
2.2 试验药品、仪器及方法 | 第21-24页 |
2.2.1 试验药品 | 第21-22页 |
2.2.2 主要试验仪器 | 第22页 |
2.2.3 试验方法及水质校准曲线 | 第22-23页 |
2.2.4 分形维数测定方法 | 第23页 |
2.2.5 Zeta电位测定方法 | 第23-24页 |
3 HCA与其他混凝剂单独投加处理生活污水的单因素对比试验 | 第24-34页 |
3.1 HCA处理生活污水的单因素试验 | 第24-30页 |
3.1.0 混合搅拌速度梯度对HCA处理效果的影响 | 第24-25页 |
3.1.1 混合搅拌时间对HCA处理效果的影响 | 第25-26页 |
3.1.2 絮凝搅拌速度梯度对HCA处理效果的影响 | 第26-27页 |
3.1.3 絮凝搅拌时间对HCA处理效果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3.1.4 初始pH值对HCA处理效果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3.1.5 投加量对HCA处理效果的影响 | 第29-30页 |
3.2 絮体分形维数的分析 | 第30-32页 |
3.3 Zeta电位的变化 | 第32页 |
3.4 分形维数与Zeta电位关联度分析 | 第32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2-34页 |
4 HCA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| 第34-41页 |
4.1 混凝试验 | 第34-35页 |
4.1.1 试验基本水质 | 第34页 |
4.1.2 混凝试验 | 第34-35页 |
4.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| 第35-38页 |
4.2.1 正交试验结果 | 第35-38页 |
4.2.2 正交试验结果极差综合分析 | 第38页 |
4.3 全程GT值对HCA处理效果的影响 | 第38-40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5 HCA及其复配混凝剂处理生活污水的对比试验 | 第41-64页 |
5.1 HCA与其他混凝剂单独投加效果对比 | 第41-56页 |
5.1.1 HCA与FeCl3复配试验 | 第43-48页 |
5.1.2 HCA与PAC复配试验 | 第48-53页 |
5.1.3 HCA-PAFC复合混凝剂试验 | 第53-56页 |
5.2 HCA与有机混凝剂复配试验 | 第56-63页 |
5.2.1 HCA+AM复配试验 | 第56-59页 |
5.2.2 HCA与PAM单独投加的效果对比试验 | 第59-61页 |
5.2.3 HCA+PAM复配试验 | 第61-63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6 低温下HCA及其复配混凝剂处理生活污水的对比试验 | 第64-69页 |
6.1 低温下单独投加HCA投加量对处理结果的影响 | 第64-66页 |
6.2 低温下初始pH值对处理结果的影响 | 第66-67页 |
6.3 温度对HCA处理结果的影响 | 第67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67-69页 |
7 响应面法优化混凝试验的研究 | 第69-90页 |
7.1 前言 | 第69页 |
7.2 响应面法优化混凝试验 | 第69-70页 |
7.2.1 试验因素选取 | 第69-70页 |
7.3 结果与讨论 | 第70-87页 |
7.3.1 响应面法优化HCA混凝去除污水SS的结果 | 第71-77页 |
7.3.2 响应面法优化HCA混凝去除污水TP的结果 | 第77-82页 |
7.3.3 响应面法优化HCA混凝去除污水COD的结果 | 第82-87页 |
7.4 正交试验法结果与响应面法结果分析 | 第87-88页 |
7.5 本章小结 | 第88-90页 |
8 结论与建议 | 第90-93页 |
8.1 结论 | 第90-92页 |
8.2 建议 | 第92-93页 |
致谢 | 第93-9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4-99页 |
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| 第9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