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22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1.2 城市水体病原微生物污染概述 | 第10-15页 |
1.2.1 城市水体病原微生物污染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2.2 城市水体病原微生物污染来源 | 第11-13页 |
1.2.3 受污染雨水径流消毒技术概述 | 第13-15页 |
1.3 生物滞留池治理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研究现状 | 第15-19页 |
1.3.1 生物滞留池概述 | 第15-16页 |
1.3.2 生物滞留池去除病原微生物研究现状 | 第16-18页 |
1.3.3 载铜、载银沸石提升生物滞留池除菌性能的可行性 | 第18-19页 |
1.3.4 生物滞留池用于受污染雨水径流除菌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| 第19页 |
1.4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| 第19-22页 |
1.4.1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9-20页 |
1.4.2 研究内容 | 第20页 |
1.4.3 技术路线 | 第20-22页 |
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22-31页 |
2.1 试验材料 | 第22-23页 |
2.1.1 试验试剂 | 第22页 |
2.1.2 试验仪器 | 第22-23页 |
2.2 金属负载沸石制备条件优选试验 | 第23-25页 |
2.2.1 金属负载沸石制备与优化 | 第23-25页 |
2.2.2 金属负载量检测方法 | 第25页 |
2.2.3 性能及微观结构表征 | 第25页 |
2.3 静态摇瓶试验 | 第25-27页 |
2.3.1 摇瓶试验方法 | 第25-26页 |
2.3.2 大肠杆菌培养 | 第26页 |
2.3.3 试验用水 | 第26页 |
2.3.4 指标检测与数据处理 | 第26-27页 |
2.4 雨水滞留池装置与试验方案 | 第27-31页 |
2.4.1 雨水滞留池装置 | 第27-29页 |
2.4.2 雨水滞留池试验方案 | 第29-31页 |
第3章 载铜沸石的制备与优化 | 第31-39页 |
3.1 载铜沸石制备影响因素单因子试验 | 第31-34页 |
3.1.1 搅拌时间对载铜量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3.1.2 搅拌温度对载铜量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3.1.3 焙烧时间对载铜量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3.2 载铜沸石制备影响因素正交试验 | 第34-35页 |
3.3 金属负载沸石性能及微观结构表征 | 第35-38页 |
3.3.1 比表面积与孔容孔径 | 第35页 |
3.3.2 X射线衍射 | 第35-36页 |
3.3.3 扫描电镜 | 第36-38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4章 雨水滞留池中载铜沸石、载银沸石、细沙的除菌效果 | 第39-55页 |
4.1 载铜沸石、载银沸石及细沙、天然沸石的静态除菌效果 | 第39-44页 |
4.1.1 静态试验中COD、TP、TN等吸附效果及金属流失情况 | 第39-42页 |
4.1.2 大肠杆菌静态去除效果 | 第42-43页 |
4.1.3 载铜、载银沸石填料除菌机理分析 | 第43-44页 |
4.2 载铜沸石、载银沸石、细沙滞留池的大肠杆菌菌液除菌效果 | 第44-49页 |
4.2.1 载铜沸石、载银沸石、细沙滞留池的除菌效果 | 第44-46页 |
4.2.2 进水大肠杆菌浓度对载铜、载银沸石、细沙滞留池除菌效果的影响 | 第46-48页 |
4.2.3 滞留池除菌机理及效果分析 | 第48-49页 |
4.3 载铜沸石、载银沸石、细沙滞留池对雨污混流水的除菌效果 | 第49-52页 |
4.3.1 载铜沸石、载银沸石、细沙滞留池对碳氮磷等物质的去除效果 | 第49-51页 |
4.3.2 载铜沸石、载银沸石、细沙滞留池的除菌效果 | 第51-52页 |
4.4 载铜、载银沸石除菌效果等对比分析 | 第52-53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3-55页 |
第5章 运行条件对载铜沸石滞留池除菌效果的影响 | 第55-63页 |
5.1 降雨强度对载铜沸石滞留池除菌效果的影响 | 第55-57页 |
5.1.1 试验设计 | 第55页 |
5.1.2 降雨强度对载铜沸石滞留池除菌效果的影响 | 第55-57页 |
5.2 进水水质对载铜沸石滞留池除菌效果的影响 | 第57-60页 |
5.2.1 试验设计 | 第57-58页 |
5.2.2 进水水质对载铜沸石滞留池除菌效果的影响 | 第58-60页 |
5.3 载铜沸石滞留池二级串联除菌效果 | 第60-61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1-63页 |
结论 | 第63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7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| 第72-74页 |
致谢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