芜湖市众创空间发展研究
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4-21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4-15页 |
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5-16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5-16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6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6-19页 |
1.3.1 国外研究现状:创客空间 | 第16-17页 |
1.3.2 国内研究现状:众创空间 | 第17-19页 |
1.4 研究思路和方法 | 第19-20页 |
1.4.1 研究思路 | 第19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1.5 研究内容 | 第20页 |
1.6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| 第20-21页 |
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阐述 | 第21-27页 |
2.1 众创空间的相关概念 | 第21-25页 |
2.1.1 众创空间 | 第21-23页 |
2.1.2 众创空间与创客空间的区别 | 第23-24页 |
2.1.3 众创空间与传统孵化器的区别 | 第24-25页 |
2.2 理论基础阐述 | 第25-27页 |
2.2.1 创新理论 | 第25页 |
2.2.2 创新生态系统 | 第25-27页 |
第3章 芜湖市众创空间的发展现状 | 第27-40页 |
3.1 芜湖市众创空间现状分析 | 第27-34页 |
3.1.1 众创空间的分布和级别 | 第27-29页 |
3.1.2 众创空间的类型和投资领域 | 第29-30页 |
3.1.3 众创空间的投资主体与运营主体 | 第30-31页 |
3.1.4 众创空间的服务内容 | 第31-32页 |
3.1.5 众创空间的线上平台建设情况 | 第32-34页 |
3.2 芜湖市众创空间的特点 | 第34-35页 |
3.2.1 发展迅速,由局部向全市蔓延 | 第34页 |
3.2.2 模式创新,众创类型多样化 | 第34-35页 |
3.2.3 特色内容,全要素服务供给 | 第35页 |
3.2.4 专业机构运营,市场化发展 | 第35页 |
3.2.5 整体水平薄弱,与合肥差距大 | 第35页 |
3.3 芜湖市众创空间存在的问题 | 第35-40页 |
3.3.1 服务内容同质化,服务水平良莠不齐 | 第36-37页 |
3.3.2 过度依赖政府,运营能力不足 | 第37-38页 |
3.3.3 线上平台搭建滞后,创新生态缺失 | 第38-39页 |
3.3.4 运营主体单一,政策体系有待完善 | 第39-40页 |
第4章 国内外众创空间的典型案例 | 第40-49页 |
4.1 国外典型案例 | 第40-44页 |
4.1.1 RocketSpace | 第40-42页 |
4.1.2 Wework | 第42-44页 |
4.2 国内典型案例 | 第44-47页 |
4.2.1 腾讯众创空间 | 第44-46页 |
4.2.2 杭州梦想小镇 | 第46-47页 |
4.3 小结 | 第47-49页 |
第5章 芜湖市众创空间的发展对策 | 第49-55页 |
5.1 提升独立运营能力,深化行业联盟与合作 | 第49-50页 |
5.2 加快线上平台建设,推进创新生态构建 | 第50-51页 |
5.2.1 加快线上平台的建设 | 第50-51页 |
5.2.2 推动信息的开放和共享 | 第51页 |
5.2.3 重视社群的维护和生态的搭建 | 第51页 |
5.3 加快专业化进程,提供有质量的服务 | 第51-52页 |
5.4 政府明确职能定位,做好顶层设计 | 第52-55页 |
5.4.1 完善制度环境,分清角色主次 | 第52-53页 |
5.4.2 建立合理扶持,不做“中国式奶妈” | 第53-54页 |
5.4.3 制定政策引导,动员各界力量 | 第54-55页 |
结束语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59-60页 |
致谢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