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导论 | 第8-20页 |
一. 选题缘由 | 第8-10页 |
(一) 对小学生学生适应性工作的认识 | 第8-9页 |
(二) 对幼小衔接的认识 | 第9-10页 |
(三) 幼小衔接工作对学生学习适应性影响的认识 | 第10页 |
二.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(一) 理论意义 | 第11页 |
(二) 实践意义 | 第11页 |
三. 研究现状 | 第11-18页 |
(一) 西方国家对小学生新生入学适应性的研究 | 第11-14页 |
(二) 对幼小衔接的研究 | 第14-16页 |
(三) 我国对小学新生入学适应性的研究 | 第16-18页 |
四. 研究思路 | 第18页 |
五. 研究方法 | 第18-20页 |
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核心概念 | 第20-24页 |
一、理论基础的 | 第20-22页 |
(一) 儿童发展阶段理论 | 第20页 |
(二) 幼小衔接断层理论 | 第20-21页 |
(三) 终身教育理论 | 第21-22页 |
二、核心概念 | 第22-24页 |
(一) 幼小衔接 | 第22页 |
(二) 入学适应性 | 第22-23页 |
(三) 学习适应性 | 第23-24页 |
第二章 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性的现状分析 | 第24-33页 |
一、调查背景 | 第24页 |
二、研究对象及研究过程 | 第24-25页 |
三、研究结果 | 第25-33页 |
(一) 从小学新生整体适应情况来看 | 第25-26页 |
(二) 从学校规章制度来看适应性情况 | 第26-30页 |
(三) 从日常生活常规适应情况来看 | 第30页 |
(四) 从对学习的适应性上来看 | 第30-31页 |
(五) 从人际关系、集体生活以及社会适应性上来看 | 第31-33页 |
第三章 小学新生入学适应性问题及影响因素 | 第33-39页 |
一、小学生新生入学适应性存在的问题 | 第33-34页 |
二、小学生新生入学适应性的影响因素 | 第34-39页 |
(一) 学生身心及个性发展特点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(二) 幼小衔接断层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(三) 家庭环境的影响 | 第36-39页 |
第四章 促进小学新生入学适应性的措施与建议 | 第39-46页 |
一、学校管理制度与理念的创新 | 第39-41页 |
(一) 加强对入学适应性的宣传力度 | 第39页 |
(二) 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| 第39-40页 |
(三) 制定相关体系保障学生入学环境 | 第40-41页 |
二、创新新型班级管理模式有效发挥其管理的功能 | 第41-42页 |
(一) 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 | 第41页 |
(二) 根据学生自身特点采用适当的班级管理方法 | 第41-42页 |
(三) 班级管理中注重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| 第42-44页 |
(四)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| 第44-42页 |
三、加强学校、家庭双向沟通、双向合作,充分发挥家校管理 | 第42-44页 |
(一) 利用现代网络资源不断加强家校合作 | 第42-43页 |
(二) 构建多元的家校沟通方式形成教育合力 | 第43页 |
(三) 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 | 第43-44页 |
四、加强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管理 | 第44-46页 |
(一) 注重对家长的的引导和教育 | 第44页 |
(二) 帮助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,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 | 第44-46页 |
结语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49页 |
附录 | 第49-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