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初等教育论文--思想政治教育论文

知识社会学视角下学校仪式的建构--以桂林市Z小学为例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绪论第9-26页
    一、选题缘由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仪式内涵的逐渐突显第9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社会现实需要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个人研究兴趣第10-11页
    二、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研究目的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研究意义第11页
    三、文献综述第11-1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关于知识社会学的研究现状第11-1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关于学校仪式的研究现状第16-19页
    四、核心概念界定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知识与知识社会学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仪式与学校仪式第21-22页
    五、研究途径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研究方法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研究对象的选取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研究过程第24-26页
第一章 对建构学校仪式必要性的分析第26-30页
    一、学校仪式与知识的关系问题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探寻仪式传播知识的历史溯源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学校仪式作为隐性知识的呈现第26-27页
    二、建构学校仪式的必要性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现代社会仪式感的缺失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学校仪式教育功能的突显第28-30页
第二章 社会因素影响下Z小学仪式中的知识选择第30-37页
    一、国家权力下的知识准入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知识准入的必要因素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意识形态下的知识抉择第30-33页
    二、地域优势带来的多元文化素材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好不热闹的民族风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洋里洋气的国际范第34页
    三、办学者个人情怀下的传统坚守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从民族服装中找寻传统之美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教学经历引发对文化传承的感悟第35-37页
第三章 学校仪式中的社会性认识体现第37-60页
    一、学校仪式的入场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Z小学学校仪式的类型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“乐学会玩”的目标制定第38-39页
    二、认识具有社会性的动静态分析第39-4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认识要素中的社会性渗透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互动交往中的社会性知识体味第41-46页
    三、学校仪式中的社会角色体验第46-6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“我”是学校仪式的总指挥第47-5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“我”的舞台“我”做主第51-55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让“我”积极配合你第55-60页
第四章 依据知识社会学“视角”理论评价学校仪式第60-67页
    一、不同主体眼中的“好”第60-63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好的出发点: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好的过程:我觉得很开心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好的结果:我愿陪你共同成长第62-63页
    二、从“我”眼中看到的问题第63-6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过度放权,导致资源浪费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不理解导致的不认同第65-67页
总结第67-68页
参考文献第68-71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1-72页
致谢第72-73页

论文共7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泰国沙拉武里府小学教材《汉教儿童课本(少儿初级)》分析
下一篇:小学新生入学适应性的问题与管理对策研究--基于滁州市三所小学的调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