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一章 综述 | 第8-13页 |
1.1 物质含量测量 | 第8-10页 |
1.2 光学生物化学传感器 | 第10-12页 |
1.2.1 生物化学传感器 | 第10页 |
1.2.2 光学生物化学传感器 | 第10-12页 |
1.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| 第12-13页 |
第二章 介质平板光波导的理论基础 | 第13-24页 |
2.1 介质平板波导 | 第13-19页 |
2.1.1 介质平板波导的波动方程和基本特性 | 第13-15页 |
2.1.2 介质平板波导模式的定性分析 | 第15-16页 |
2.1.3 介质平板波导模式的性质分析 | 第16-19页 |
2.2 金属覆盖平板波导 | 第19-21页 |
2.2.1 单面金属覆盖平板波导的本征方程及特性 | 第19页 |
2.2.2 表面等离子波(SPW) | 第19-21页 |
2.3 空芯金属包覆波导 | 第21-23页 |
2.3.1 空芯金属包覆波导的色散方程 | 第21-22页 |
2.3.2 空芯金属包覆波导的色散性质分析 | 第22-23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
第三章 空芯金属包覆波导具有传感特性的研究 | 第24-32页 |
3.1 空芯金属包覆波导的自由空间耦合技术 | 第24-26页 |
3.1.1 棱镜耦合 | 第24-25页 |
3.1.2 光栅耦合 | 第25页 |
3.1.3 自由空间耦合 | 第25-26页 |
3.2 空芯金属包覆波导的超高阶导模 | 第26-27页 |
3.3 空芯金属包覆波导作为传感器的一些应用 | 第27-29页 |
3.3.1 溶液浓度的测量 | 第28-29页 |
3.3.2 波长变化传感器 | 第29页 |
3.4 空芯金属包覆波导中振荡场的性质分析 | 第29-31页 |
3.4.1 基于ATR技术的高阶导模的灵敏度分析 | 第29-30页 |
3.4.2 迅衰场传感器和振荡场传感器 | 第30-31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四章 空芯金属包覆波导传感系统的搭建 | 第32-37页 |
4.1 空芯金属包覆波导的制备 | 第32-33页 |
4.1.1 加热蒸发镀膜法 | 第32-33页 |
4.1.2 射频溅射镀膜法 | 第33页 |
4.2 实验中机械装置 | 第33-34页 |
4.3 超高阶导模的特性分析 | 第34-36页 |
4.3.1 超高阶导模的形成因素 | 第34-35页 |
4.3.2 超高阶导模的模拟 | 第35-36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五章 空芯金属包覆波导在生化领域的应用 | 第37-45页 |
5.1 实时监测EGFR-protein与药物相互作用 | 第37-39页 |
5.1.1 表皮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抗体 | 第37-38页 |
5.1.2 空芯金属包覆波导实时检测表皮生长因子抗体与药物相互作用 | 第38-39页 |
5.2 检测 β-Endosulfan and α-Endosulfan(硫丹)的微量浓度 | 第39-41页 |
5.2.1 β-Endosulfan and α-Endosulfan | 第40页 |
5.2.2 β-Endosulfan and α-Endosulfan的检测设计和结果分析 | 第40-41页 |
5.3 小球藻浓度的检测 | 第41-44页 |
5.3.1 小球藻浓度的检测方法 | 第41-42页 |
5.3.2 材料与方法 | 第42-43页 |
5.3.3 实验装置和结果分析 | 第43-44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45-47页 |
6.1 全文总结 | 第45-46页 |
6.2 未来展望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51页 |
致谢 | 第51-5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