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a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1页 |
1.1 问题的提出 | 第10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7页 |
1.3 技术路线及研究内容 | 第17-21页 |
第二章 SBS改性沥青评价指标及原材料技术性能 | 第21-32页 |
2.1 SBS改性沥青常用评价指标分析 | 第21-23页 |
2.2 原材料技术性能指标 | 第23-29页 |
2.2.1 SBS改性沥青技术指标 | 第23-24页 |
2.2.2 集料、矿粉以及水泥技术指标 | 第24-28页 |
2.2.3 混合料级配组成设计 | 第28-29页 |
2.3 SBS改性沥青PG分级 | 第29-31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三章 SBS改性沥青黏弹及高温性能关键指标的研究 | 第32-54页 |
3.1 SBS改性沥青黏弹性能试验分析 | 第32-41页 |
3.1.1 SBS改性沥青的弹性恢复试验 | 第32页 |
3.1.2 SBS改性沥青的重复蠕变恢复试验 | 第32-34页 |
3.1.3 SBS改性沥青的黏韧性、韧性试验 | 第34-35页 |
3.1.4 重复蠕变恢复试验及黏韧性试验结果分析 | 第35-38页 |
3.1.5 弹性恢复试验结果分析 | 第38-41页 |
3.2 SBS改性沥青的高温指标分析 | 第41-44页 |
3.2.1 SBS改性沥青软化点指标 | 第41-42页 |
3.2.2 SBS改性沥青黏度指标 | 第42-43页 |
3.2.3 SBS改性沥青车辙因子指标 | 第43-44页 |
3.3 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试验结果分析 | 第44-53页 |
3.3.1 旋转压实试验及性能测试结果分析 | 第44-51页 |
3.3.2 车辙试验结果及体积指标分析 | 第51-53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第四章 SBS改性沥青的温度敏感性研究 | 第54-64页 |
4.1 SBS改性沥青车辙因子与温度间的关系 | 第54-55页 |
4.2 SBS改性沥青温度敏感性评价指标 | 第55-57页 |
4.2.1 针入度指数及计算方法 | 第55-56页 |
4.2.2 利用针入度指数评价SBS改性沥青感温性存在的问题 | 第56-57页 |
4.3 SBS改性沥青针入度组合对针入度指数计算的影响 | 第57-63页 |
4.3.1 不同组合方式对同一种改性沥青感温性的影响 | 第57-59页 |
4.3.2 不同组合方式对不同种改性沥青感温性结果的影响 | 第59-60页 |
4.3.3 不同温度下微小测量误差对针入度指数结果的影响 | 第60-63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第五章 SBS改性沥青与集料黏附性指标的研究 | 第64-80页 |
5.1 沥青与矿料间的界面作用 | 第65-72页 |
5.1.1 沥青与矿料间的黏附机理 | 第65-67页 |
5.1.2 沥青与矿料黏附性试验方法 | 第67-70页 |
5.1.3 沥青混合料水稳定评价试验方法 | 第70-72页 |
5.2 SBS改性沥青与集料黏附性评价 | 第72-79页 |
5.2.1 水煮法沥青与集料黏附性试验结果分析 | 第72-75页 |
5.2.2 质量法以及改进型质量法实验结果分析 | 第75-77页 |
5.2.3 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水稳性试验结果分析 | 第77-79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79-80页 |
结论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| 第80-82页 |
结论 | 第80-81页 |
进一步研究方向 | 第81-8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2-8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85-86页 |
致谢 | 第86-87页 |
附件 | 第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