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国家行政管理论文--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

微时代背景对政府与公众信任关系的致损及治理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9页
第一章 绪论第13-30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第13-14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目的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意义第15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关于微时代的研究现状第15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关于信任的研究现状第19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关于政府与公众信任关系的研究现状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研究评述第27-28页
    1.4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思路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方法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主要创新点第29-30页
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30-46页
    2.1 概念体系第30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微时代第30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信任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治理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致损第38-39页
    2.2 政府与公众的信任关系的理论基础第39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信任理论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冲突理论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治理和善治理论第43-46页
第三章 微时代背景对政府与公众信任关系的致损特点第46-49页
    3.1 致损主体的非利益相关者参与第46页
    3.2 致损行为的对抗性不断增强第46-47页
    3.3 致损过程更具突发性且易升级第47页
    3.4 致损传播途径的微平台化第47-48页
    3.5 致损处置的可控性减弱且代价沉重第48-49页
第四章 微时代背景对政府与公众信任关系的致损主因第49-55页
    4.1 公众的网络政治参与诉求与政府的回应性存在落差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部分公众缺乏表达个人意愿的制度渠道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政府缺乏畅通的渠道来收集所需信息第49-50页
    4.2 政府信息透明度与时代对称性失调引起了公众不满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政府良性信息传递受阻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公众获取政府信息受阻第51页
    4.3 网络谣言层出不穷导致政府与公众的信任关系受损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网络谣言严重干扰公众的正常心理活动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网络谣言扰乱社会正常秩序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“官谣”损害政府形象,最终造成识别困境第52-53页
    4.4 政治犬儒主义的联动带来政府与公众的不信任扩大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强烈的联动态势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话语权旁落的危机第53-55页
第五章 治理微时代背景对政府与公众信任关系致损的路径选择第55-61页
    5.1 建设微民主,回应公众的政治参与诉求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拓宽参与渠道,实现公众政治参与的路径创新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完善回应机制,实现公众政治参与的制度创新第56页
    5.2 借力微平台,促进政府信息的合理透明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破解政府信息传递困境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减少政府的负面信息第57页
    5.3 共担微责任,防控网络谣言的泛滥扩散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公众层面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社会层面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政府层面第58页
    5.4 扩大微力量,遏制政治犬儒主义的倾向第58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改善治理模式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把控话语权方向第59-61页
结语第61-63页
参考文献第63-69页
致谢第69-71页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1页

论文共7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研究--以“科学探究”为例
下一篇:红色影视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