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缩略词表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0-23页 |
1.1 玉米理想株型与株高 | 第10页 |
1.2 株高相关基因的定位与克隆 | 第10-16页 |
1.2.1 赤霉素 | 第10-12页 |
1.2.2 生长素 | 第12-14页 |
1.2.3 油菜素内酯 | 第14-16页 |
1.3 QTL定位方法 | 第16-22页 |
1.3.1 QTL定位群体的构建 | 第16-18页 |
1.3.2 遗传标记的筛选 | 第18-19页 |
1.3.3 遗传图谱的构建 | 第19-20页 |
1.3.4 QTL初定位方法 | 第20-21页 |
1.3.5 精细定位方法 | 第21-22页 |
1.4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22-23页 |
第二章 玉米株高主效QTL的定位 | 第23-44页 |
2.1 材料与方法 | 第23-33页 |
2.1.1 实验材料 | 第23-24页 |
2.1.2 表型性状调查说明 | 第24页 |
2.1.3 基因型数据获取及遗传图谱的构建 | 第24-29页 |
2.1.4 QTL初定位 | 第29页 |
2.1.5 QTL精细定位 | 第29页 |
2.1.6 分子标记的开发与加密 | 第29-30页 |
2.1.7 PCR扩增反应体系及程序 | 第30-32页 |
2.1.8 凝胶电泳检测 | 第32页 |
2.1.9 测序拼接 | 第32-33页 |
2.1.10 数据分析与比对 | 第33页 |
2.2 结果与分析 | 第33-40页 |
2.2.1 株高主效QTL定位结果 | 第34-36页 |
2.2.2 基因候选及功能位点分析 | 第36-40页 |
2.2.3 br2新等位基因的发掘 | 第40页 |
2.3 讨论 | 第40-44页 |
2.3.1 subr2基因在玉米株型改良方面的潜力 | 第40-43页 |
2.3.2 玉米中精细定位方法的改造和补充 | 第43-44页 |
第三章 株高基因subr2的功能分析 | 第44-59页 |
3.1 材料与方法 | 第44-47页 |
3.1.1 RNA-seq | 第44-45页 |
3.1.2 Real-time PCR | 第45-47页 |
3.2 结果与分析 | 第47-55页 |
3.2.1 br2等位基因(subr2)表型比对 | 第47-49页 |
3.2.2 玉米、高粱RNA-seq比较分析 | 第49-55页 |
3.3 讨论 | 第55-59页 |
附录 | 第59-8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9-97页 |
致谢 | 第97-99页 |
个人简历 | 第9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