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财政、金融论文--金融、银行论文--中国金融、银行论文--金融市场论文

瑞茂通资产重组中的业绩承诺与盈余管理案例分析

摘要第8-10页
abstract第10-11页
1 引言第12-21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选题背景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 1.2 文献综述第14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关于业绩承诺的文献综述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关于盈余管理的文献综述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关于业绩承诺与盈余管理的文献综述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文献述评第18-19页
    1.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思路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19-20页
    1.4 论文的框架和可能的创新第20-21页
2 业绩承诺与盈余管理的理论分析第21-31页
    2.1 相关概念界定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业绩承诺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盈余管理第21-22页
    2.2 业绩承诺产生的制度背景和应用原理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业绩承诺产生的制度背景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业绩承诺的应用原理第23-24页
    2.3 业绩承诺与盈余管理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业绩承诺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业绩承诺公司盈余管理的方式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业绩承诺下的盈余管理对公司的影响第26-27页
    2.4 盈余管理的衡量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总体应计利润法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特定应计利润法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第29-31页
3 瑞茂通资产重组中的业绩承诺与盈余管理案例介绍第31-39页
    3.1 公司简介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公司的发展历程回顾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公司的股权结构和控制关系第32-33页
    3.2 公司重组的背景、进程及目的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资产重组的背景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资产重组的进程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本次交易的动因第36页
    3.3 重组业绩承诺方案介绍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重组业绩承诺的金额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重组业绩承诺履行情况第37-39页
4 瑞茂通资产重组中的业绩承诺与盈余管理案例分析第39-63页
    4.1 瑞茂通资产重组业绩承诺公告的市场反应第39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瑞茂通资产重组业绩承诺公告后的股价变动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瑞茂通资产重组业绩承诺公告的累积超额收益率第40-45页
    4.2 瑞茂通业绩承诺期内进行盈余管理的检验第45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应计利润总额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操纵性应计利润总额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真实盈余管理计量第49-50页
    4.3 瑞茂通业绩承诺期内盈余管理的具体路径分析第50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如影随形的关联方运作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不期而至的理财收益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纷至沓来的政府补贴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来去无踪的坏账准备第56-60页
    4.4 业绩承诺期内盈余管理的效果分析第60-63页
5 研究结论与建议第63-68页
    5.1 研究结论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业绩承诺制度诱发了瑞茂通的盈余管理行为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业绩承诺期内的盈余管理使中小股东获取短期利益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盈余管理使业绩承诺达标后年度中小股东的利益受损第64-65页
    5.2 对上市公司重组业绩承诺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完善资产定价规则,保证交易对价的公允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,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完善业绩承诺相关制度,限制企业盈余管理手段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强化对业绩承诺公司的监管,识别重大影响项目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完善对盈余管理的研究,突破当前研究盲点第67页
    5.3 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研究展望第67-68页
参考文献第68-73页
后记第73-74页

论文共7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差错管理氛围与新生代员工创新行为关系研究--以领导成员交换关系为调节变量
下一篇:辉山乳业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融资问题的探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