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8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0页 |
1 引言 | 第11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1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12-14页 |
1.2.1 关于控股股东行为的研究 | 第12-13页 |
1.2.2 关于股权质押融资的研究 | 第13页 |
1.2.3 文献评述 | 第13-14页 |
1.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1.3.1 研究思路 | 第14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1.4 本文框架 | 第15-16页 |
2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融资的理论概述 | 第16-25页 |
2.1 概念界定 | 第16-17页 |
2.1.1 控股股东 | 第16页 |
2.1.2 股权质押融资 | 第16-17页 |
2.2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融资的动因 | 第17-20页 |
2.2.1 公司外部融资约束及自身资质有限 | 第17-18页 |
2.2.2 股权质押融资有其特有的优势 | 第18-19页 |
2.2.3 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动机 | 第19-20页 |
2.3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融资可能导致的不良经济后果 | 第20-22页 |
2.3.1 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及盈利能力 | 第20页 |
2.3.2 将更多风险转移给了质权人和中小股东 | 第20-21页 |
2.3.3 为控股股东提供侵占企业利益的机会 | 第21页 |
2.3.4 增加企业股价崩盘的风险 | 第21-22页 |
2.4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融资的理论基础 | 第22-25页 |
2.4.1 控制权理论 | 第22-23页 |
2.4.2 委托代理理论 | 第23页 |
2.4.3 信息不对称理论 | 第23-25页 |
3 辉山乳业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融资的案例介绍 | 第25-32页 |
3.1 辉山乳业简介 | 第25-27页 |
3.1.1 辉山乳业的基本情况 | 第25-26页 |
3.1.2 辉山乳业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融资现状 | 第26-27页 |
3.2 辉山乳业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融资的动因 | 第27-29页 |
3.2.1 辉山乳业外部融资难度上升 | 第27-28页 |
3.2.2 股权质押融资更加便利快捷 | 第28-29页 |
3.2.3 辉山乳业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动机 | 第29页 |
3.3 辉山乳业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融资问题的显现过程 | 第29-32页 |
3.3.1 第一阶段:股权质押融资规模异常扩大 | 第29-30页 |
3.3.2 第二阶段:财务数据相互矛盾 | 第30-31页 |
3.3.3 第三阶段:企业股价暴跌 | 第31-32页 |
4 辉山乳业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融资的经济后果及成因 | 第32-42页 |
4.1 辉山乳业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融资的经济后果 | 第32-37页 |
4.1.1 股权质押加剧公司资金链断裂 | 第32-34页 |
4.1.2 股权质押加速了企业财务造假 | 第34-35页 |
4.1.3 股权质押给控股股东提供利益输送的路径 | 第35-36页 |
4.1.4 股权质押增加股票崩盘的风险 | 第36-37页 |
4.2 辉山乳业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产生的经济后果的成因 | 第37-42页 |
4.2.1 企业外部监管力度不足 | 第37-39页 |
4.2.2 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 | 第39-40页 |
4.2.3 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| 第40-42页 |
5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融资问题的对策 | 第42-51页 |
5.1 加强企业外部监管 | 第42-45页 |
5.1.1 加强质权人对股权质押融资的监管 | 第42-44页 |
5.1.2 加强相关部门对股权质押融资的监管 | 第44-45页 |
5.2 健全公司治理机制 | 第45-48页 |
5.2.1 优化股权结构,提升公司治理效率 | 第45-47页 |
5.2.2 建立股权质押资金流向跟踪机制 | 第47-48页 |
5.3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| 第48-51页 |
5.3.1 提高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合理性 | 第48-50页 |
5.3.2 强化内部控制制度运行有效性 | 第50-51页 |
6 结束语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5页 |
致谢 | 第55-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