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艺术论文--建筑风格、流派及作品评价论文

明清时期壮族地区土司建筑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8页
第一章 绪论第12-22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壮族地区地域建筑的保护需求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现阶段壮族地区土司文化保护的迷茫第12-13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页
    1.3 相关研究综述第13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壮族地区土司制度及土司社会文化研究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壮族地区土司城及土司建筑研究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明清时期城和建筑礼仪制度相关研究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国外壮族地区土司制度的研究动态第17-18页
    1.4 研究对象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壮族地区土司建筑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时间和地域范畴界定第18-19页
    1.5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内容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研究方法第19-21页
    1.6 研究框架第21-22页
第二章 壮族地区土司制度第22-38页
    2.1 壮族分布及文化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壮族分布及所处的自然环境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传统壮族地区的社会环境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传统壮族地区的文化特征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中央王朝对壮族地区的管理第24-25页
    2.2 壮族地区土司制度第25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土司制度概述第25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壮族地区土司制度及发展历程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壮族地区土司设置和分布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壮族土司政权构建第34-35页
    2.3 壮族土司制度对壮族社会的影响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土司制度下壮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土司制度下壮族地区的战争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土司制度下壮族地区的文化认同现象第36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:壮族地区土司制度和土司文化第36-38页
第三章 壮族地区土司城和建筑研究第38-60页
    3.1 壮族地区土司城类型概述第38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壮族地区土司城及其类型第38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壮族地区土司分布和土司建城之间的关系第44-45页
    3.2 壮族地区土司城选址和规模第45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壮族地区土司城选址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壮族地区土司城规模第48-49页
    3.3 壮族地区土司城内部的主要建筑第49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壮族地区土司建筑类型及其设置特点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土司衙署建筑第50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土司府邸建筑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土司城内的祭祀建筑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其他土司建筑第57-58页
    3.4 壮族地区土司城及建筑遗存现状第58-59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:壮族地区土司城特色及建筑遗存情况第59-60页
第四章 壮族地区土司建筑个例研究第60-84页
    4.1 广南县侬氏土司城及其衙署建筑第60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广南侬氏土司和土司城历史沿革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广南府城的建造和布局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广南侬氏土司衙署布局和形制第63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广南土司城和衙署特色分析第67-68页
    4.2 忻城县莫氏土司城及其衙署建筑第68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忻城县莫氏土司和土司城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忻城土司县城的总体布局第68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忻城土司衙署布局和形制第70-7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忻城土司城和衙署建筑特色分析第75-76页
    4.3 西林县那劳村岑氏土司庄园第76-8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西林岑氏土司家族与其家族建筑群第7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西林县那劳村岑氏土司庄园布局特点第76-7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西林岑氏土司府建筑特征第78-81页
    4.4 大化县都阳镇土司府第81-8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都阳黄氏土司和都阳土司府第8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都阳土司府建筑特征第81-83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:壮族地区现存土司城及建筑特点第83-84页
第五章 壮族地区土司建筑技术特色及影响因素第84-94页
    5.1 壮族地区土司建筑技术特色第84-8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承重结构第84-8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屋顶和檐部第85-8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柱子和柱础第87-8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门窗装饰和彩绘第88-89页
    5.2 壮族地区土司建筑与壮族地区传统民居的比较第89-91页
    5.3 影响壮族地区土司建筑技术的因素第91-92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:壮族土司建筑技术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第92-94页
第六章 结语和展望第94-97页
    6.1 明清时期壮族地区土司建筑研究的相关结论第94-96页
    6.2 对土司建筑遗存保护和更新的思考第96-97页
参考文献第97-101页
致谢第101-102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02页

论文共10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砂土中旋挖挤扩灌注桩抗拔承载机理的数值分析
下一篇:双T型防屈曲耗能支撑及其钢框架的弹塑性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