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--企业经济论文--世界各国企业经济论文--中国论文

我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问题探讨

摘要第1-12页
Abstract第12-14页
0. 引言第14-22页
   ·选题背景第14-15页
   ·研究意义第15-16页
     ·理论意义第15页
     ·现实意义第15-16页
   ·文献综述第16-20页
     ·国外研究现状第16-18页
     ·国内研究现状第18-19页
     ·评述第19-20页
   ·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20-21页
     ·研究思路第20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20-21页
   ·本文基本框架第21-22页
1. 我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概述第22-31页
   ·可转债概述第22-24页
     ·可转债的涵义第22-23页
     ·可转债的性质第23页
     ·可转债的特征第23-24页
     ·可转债的分类第24页
   ·可转债融资概述第24-27页
     ·可转债融资的概念第24-25页
     ·可转债融资的优势第25-26页
     ·可转债融资的发行方式第26页
     ·可转债融资的发行程序第26-27页
   ·我国上市公司发展可转债融资的必要性第27-31页
     ·优化资本结构需要可转债融资第27-28页
     ·降低相关融资成本需要可转债融资第28页
     ·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需要可转债融资第28-29页
     ·减少公司风险需要可转债融资第29页
     ·降低信息不对称的影响程度需要可转债融资第29-31页
2. 我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现状、问题与原因分析第31-50页
   ·我国可转债融资的发展与现状第31-36页
   ·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存在的问题第36-44页
     ·融资规模不大第36-37页
     ·行业分布不均,以传统行业为主第37-38页
     ·部分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动机不纯第38页
     ·部分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时机选择不当第38-39页
     ·可转债发行条款设计不合理,且趋于雷同第39-40页
     ·可转债发行信息披露不规范第40-41页
     ·可转债融资短期效率不高第41-44页
   ·我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4-50页
     ·上市公司内部的原因第44-46页
     ·上市公司外部的原因第46-50页
3. 国外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的经验及借鉴第50-56页
   ·国外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的情况简介第50-54页
     ·国外可转债市场发展概述第50页
     ·美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基本情况第50-52页
     ·欧洲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基本情况第52-53页
     ·日本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基本情况第53-54页
   ·国外上市公司利用可转债融资的启示第54-56页
     ·更新融资观念,促进高成长性公司发展第54页
     ·结合国情,创新发行方式,创新可转债品种第54页
     ·充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,引导资源合理配置第54-55页
     ·完善可转债法律制度,引导可转债市场走向国际化第55-56页
4. 进一步促进我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发展的建议第56-64页
   ·进一步明确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发展的目标、思路和原则第56-57页
     ·进一步明确可转债融资发展的目标第56页
     ·进一步明确可转债融资发展的思路第56页
     ·进一步明确可转债融资发展的原则第56-57页
   ·积极创造条件,促使可转债融资顺利进行第57-59页
     ·提高自身素质,积极创造可转债融资的条件第57页
     ·结合自身特点,端正融资动机第57页
     ·谨慎选择可转债发行时机第57-58页
     ·合理设计可转债发行条款第58页
     ·提高财务人员技术业务素质第58页
     ·完善可转债信息披露制度第58-59页
     ·完善公司内部治理,强化风险意识第59页
   ·改善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的外部环境第59-64页
     ·提高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对可转债的认识第59-60页
     ·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和监管体系第60-61页
     ·规范可转债市场第61-64页
5. 结语第64-66页
   ·本文的结论第64页
   ·本文存在的不足第64页
   ·进一步研究方向第64-66页
参考文献第66-70页
后记第70页

论文共7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个人征信体系信息法律保护研究
下一篇:宏观调控行为可诉性问题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