宏观调控行为可诉性问题研究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6页 |
引言 | 第6-10页 |
一、宏观调控行为概述 | 第10-17页 |
(一) 宏观调控行为的界定 | 第10-13页 |
1、宏观调控行为的定义 | 第10-12页 |
2、宏观调控行为与国家行为的区别 | 第12-13页 |
3、宏观调控行为的分类 | 第13页 |
(二) 宏观调控行为的主体 | 第13-16页 |
(三) 宏观调控行为的效力 | 第16-17页 |
二、宏观调控行为可诉性问题分析 | 第17-21页 |
(一) 诉的构成要件 | 第17页 |
(二) 宏观调控行为可诉性问题的界定 | 第17-21页 |
1、学术界认为宏观调控行为不可诉的理由 | 第17-19页 |
2、学术界认为宏观调控行为可诉的理由 | 第19-21页 |
三、宏观调控行为进行司法审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| 第21-33页 |
(一) 宏观调控行为进行司法审查的必要性分析 | 第21-25页 |
1、宏观调控行为进行司法审查的现实依据 | 第22-24页 |
2、宏观调控行为进行司法审查的理论依据 | 第24-25页 |
(二) 宏观调控行为进行司法审查的可行性分析 | 第25-33页 |
1、对宏观调控行为进行司法审查的可行性的理论分析 | 第25-30页 |
2、对宏观调控行为进行司法审查的可行性的个案分析 | 第30-33页 |
四、实现宏观调控可诉的途径 | 第33-43页 |
(一) 两类宏观调控行为的可诉途径 | 第33-34页 |
(二) 宏观调控诉讼的进一步完善 | 第34-43页 |
1、建立公益诉讼制度 | 第34-39页 |
2、引入"法院之友"制度 | 第39-43页 |
结语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7页 |
致谢 | 第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