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8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8-10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3 研究目标与内容 | 第11-12页 |
1.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| 第12-14页 |
1.4.1 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1.4.2 技术路线 | 第12-14页 |
1.5 主要创新与不足 | 第14-16页 |
1.5.1 主要创新 | 第14页 |
1.5.2 主要不足 | 第14-16页 |
第2章 文献综述 | 第16-24页 |
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6-19页 |
2.1.1 绿色发展政策工具国外起源与发展研究综述 | 第16页 |
2.1.2 “命令-控制”型工具的研究综述 | 第16-17页 |
2.1.3 基于市场型工具的研究综述 | 第17-18页 |
2.1.4 自愿协议型工具的研究综述 | 第18-19页 |
2.1.5 信息公开型工具的研究综述 | 第19页 |
2.1.6 环境政策工具选择的研究综述 | 第19页 |
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9-23页 |
2.2.1 绿色外贸政策的研究综述 | 第19-20页 |
2.2.2 绿色财税与考核政策的研究综述 | 第20-21页 |
2.2.3 绿色产业政策的研究综述 | 第21-22页 |
2.2.4 绿色微观政策的研究综述 | 第22-23页 |
2.3 对现有研究的评述 | 第23-24页 |
第3章 绿色发展政策工具的梳理及作用机制分析 | 第24-36页 |
3.1 国外绿色发展政策工具梳理 | 第24-28页 |
3.1.1 发达国家环境政策工具的形成过程 | 第24-25页 |
3.1.2 国外环境政策工具的实施状况 | 第25-28页 |
3.2 国内绿色发展政策工具梳理 | 第28-32页 |
3.2.1 国内绿色发展政策工具形成过程 | 第28-31页 |
3.2.2 国内绿色发展政策工具总结 | 第31-32页 |
3.3 绿色发展政策工具作用机理分析 | 第32-36页 |
3.3.1 规制管控型政策工具的作用机制 | 第32页 |
3.3.2 市场建设型政策工具的作用机制 | 第32-33页 |
3.3.3 公众参与型政策工具的作用机制 | 第33-34页 |
3.3.4 三大类绿色发展政策共同作用机制 | 第34-36页 |
第4章 能源环境CGE模型的构建 | 第36-56页 |
4.1 能源环境CGE模型简介 | 第36-39页 |
4.1.1 函数模块构成 | 第36-37页 |
4.1.2 闭合规则 | 第37-39页 |
4.2 产业部门的划分 | 第39-40页 |
4.3 能源环境CGE模型模块的构建 | 第40-56页 |
4.3.1 生产模块 | 第40-48页 |
4.3.2 贸易与产品分配模块 | 第48-49页 |
4.3.3 居民模块 | 第49-50页 |
4.3.4 政府模块 | 第50-51页 |
4.3.5 投资-储蓄-存货变动模块 | 第51-52页 |
4.3.6 闭合模块 | 第52-53页 |
4.3.7 福利模块 | 第53页 |
4.3.8 GDP模块 | 第53页 |
4.3.9 动态递归模块 | 第53-56页 |
第5章 江西省绿色发展政策工具的情景模拟 | 第56-95页 |
5.1 数据基础 | 第56-63页 |
5.1.1 宏观SAM表 | 第56-58页 |
5.1.2 微观SAM表 | 第58-59页 |
5.1.3 SAM表的调平 | 第59-60页 |
5.1.4 参数的校准 | 第60-63页 |
5.2 情境设计 | 第63-68页 |
5.2.1 环境技术标准情景 | 第63-64页 |
5.2.2 环境税情景 | 第64-65页 |
5.2.3 环境补贴情景 | 第65-66页 |
5.2.4 生产补贴情景 | 第66-67页 |
5.2.5 市场建设型组合工具情景 | 第67-68页 |
5.2.6 规制管控-市场建设型组合工具情景 | 第68页 |
5.3 模拟结果 | 第68-95页 |
5.3.1 环境技术标准情景 | 第69-73页 |
5.3.2 环境税情景 | 第73-78页 |
5.3.3 环境补贴情景 | 第78-82页 |
5.3.4 生产补贴情景 | 第82-85页 |
5.3.5 市场建设型组合工具情景 | 第85-89页 |
5.3.6 规制管控-市场建设型组合工具情景 | 第89-95页 |
第6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| 第95-98页 |
6.1 主要结论 | 第95-96页 |
6.2 政策建议 | 第96-98页 |
致谢 | 第98-99页 |
参考文献(References) | 第99-102页 |
附录A | 第102-104页 |
附录B | 第104-106页 |
附录C | 第106-108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10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