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初等教育论文--教学理论、教学法论文--教学研究与改革论文

农村小学教师生成性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导言第8-18页
    (一)选题缘由第8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新课改实施的反思聚焦第8页
        2.农村小学已初步具备开发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的条件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3.生成性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第9-11页
    (二)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国内研究综述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2.国外研究综述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3.小结第14-15页
    (三)研究方法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文献法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案例分析法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3.课堂观察法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4.访谈法第16页
    (四)研究意义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理论意义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实践意义第16页
    (五)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6-18页
一、理解生成性教学资源第18-27页
    (一)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内涵第18-20页
    (二)生成性教学资源的特征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动态变化性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偶发性或非预期性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3.开放性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4.情境依附性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5.瞬时性第21页
    (三)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分类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知识型资源和非知识型资源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已利用资源和“遗存”资源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4.主动性资源和被动性资源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5.正向功能资源和负向功能资源第24页
    (四)生成性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条件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民主、和谐的教学氛围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弹性化的教学预设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良好的职业素养第25-27页
二、生成性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维度及原则第27-34页
    (一)生成性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维度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维度的确立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维度内容解析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维度之间的关系第30页
    (二)生成性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原则第30-34页
        1.开放性原则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2.目标性原则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价值性原则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适切性原则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5.整体性原则第32-34页
三、研究设计与实施第34-37页
    (一)研究对象第34页
    (二)资料的收集与处理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1.课堂观察时间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2.课堂观察记录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教师访谈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资料处理第36页
    (三)研究结果第36-37页
四、存在问题及归因分析第37-53页
    (一)农村小学教师生成性教学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37-47页
        1.生成性教学资源流失问题第37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生成性教学资源错用、乱用第45-47页
    (二)问题的归因分析第47-53页
        1.农村小学教师自身的局限性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农村环境忽视学生主体性发展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农村学生家长的功利主义倾向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4.教学评价制度的束缚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差距第52-53页
五、农村小学教师有效开发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的策略第53-61页
    (一)帮助农村小学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第53-56页
    (二)引导农村小学教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第56-57页
    (三)监督农村小学教师设计弹性化的教学预设第57-58页
    (四)鼓励农村学校实施多样化的教学评价第58-59页
    (五)增进学生家长对生成性教学资源的理解第59页
    (六)缩短生成性理论研究与生成性教学实践的差距第59-61页
结束语第61-62页
参考文献第62-65页
附录 农村小学教师生成性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访谈提纲第65-66页
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第66-67页
致谢第67页

论文共6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小学语文教师手势语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
下一篇:小学阶段教师冷暴力的表现、原因及对策研究--以M小学中高年级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