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称稀疏矩阵技术在PQ分解法潮流计算中的应用与研究
| 摘要 | 第3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7-11页 |
| 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7-8页 |
| 1.2 国内外PQ分解法潮流的研究现状 | 第8-10页 |
| 1.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0-11页 |
| 第2章 节点导纳矩阵和系数矩阵的形成和读取 | 第11-21页 |
| 2.1 节点导纳矩阵的形成 | 第11-13页 |
| 2.1.1 节点方程 | 第11-12页 |
| 2.1.2 导纳矩阵的形成 | 第12-13页 |
| 2.2 系数矩阵的取值 | 第13-15页 |
| 2.2.1 传统的取值方法 | 第13页 |
| 2.2.2 新型的取值方法 | 第13-15页 |
| 2.3 节点导纳矩阵和系数矩阵的存储 | 第15-19页 |
| 2.3.1 传统存储方法 | 第15-17页 |
| 2.3.2 快速存储方法 | 第17-19页 |
| 2.4 本章小结 | 第19-21页 |
| 第3章 快速因子表法 | 第21-36页 |
| 3.1 高斯消元法 | 第21-24页 |
| 3.1.1 基本原理 | 第21-23页 |
| 3.1.2 四角规则 | 第23-24页 |
| 3.2 因子表法 | 第24-27页 |
| 3.2.1 基本原理 | 第24-26页 |
| 3.2.2 改进思路 | 第26-27页 |
| 3.3 因子表法在PQ分解法中的改进 | 第27-35页 |
| 3.3.1 快速因子表法 | 第27-31页 |
| 3.3.2 举例分析 | 第31-35页 |
| 3.4 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| 第4章 快速PQ分解法 | 第36-52页 |
| 4.1 极坐标PQ分解法 | 第36-44页 |
| 4.1.1 极坐标牛顿法 | 第36-38页 |
| 4.1.2 极坐标PQ分解法 | 第38-41页 |
| 4.1.3 快速极坐标PQ分解法 | 第41-44页 |
| 4.2 直角坐标PQ分解法 | 第44-51页 |
| 4.2.1 直角坐标牛顿法 | 第44-46页 |
| 4.2.2 直角坐标PQ分解法 | 第46-48页 |
| 4.2.3 快速直角坐标PQ分解法 | 第48-51页 |
| 4.3 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| 第5章 算例分析 | 第52-56页 |
| 5.1 10-01和00-00组合的比较 | 第52-53页 |
| 5.2 数据文件读取时间的比较 | 第53页 |
| 5.3 形成因子表的时间比较 | 第53-54页 |
| 5.4 不同坐标系下PQ分解法的算例分析 | 第54-56页 |
|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6-57页 |
| 致谢 | 第57-5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8-60页 |
| 附录 | 第60-65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