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导言 | 第9-14页 |
一、问题提出 | 第9页 |
二、研究价值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三、文献综述 | 第10-12页 |
四、主要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五、论文结构 | 第12-13页 |
六、论文的主要创新及不足 | 第13-14页 |
第一章 财产保险标的转让的案例分析及问题提出 | 第14-19页 |
第一节 案例分析 | 第14-18页 |
一、旧保险法赋予保险人过大的权利 | 第16-17页 |
二、新《保险法》规定保险合同中的权利义务可自动继承 | 第17-18页 |
第二节 新保险法的不足 | 第18-19页 |
一、保险标的转让通知义务的主体不确定 | 第18页 |
二、缺乏保险费支付主体的规定 | 第18页 |
三、评估危险期间无法认定保险人的保险责任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财产保险标的转让后的法律效力 | 第19-29页 |
第一节 属人主义原则与从物主义原则 | 第19-22页 |
一、属人主义原则 | 第19-21页 |
二、从物主义原则 | 第21-22页 |
三、总结 | 第22页 |
第二节 我国保险法由属人主义到从物主义的转变 | 第22-24页 |
一、保险法修改前的规定 | 第22-23页 |
二、保险法修改后的规定 | 第23-24页 |
第三节 国外立法对财产保险保险标的转让的规定 | 第24-29页 |
一、大陆法系以及英美法系主要国家的规定 | 第24-27页 |
二、总结 | 第27-29页 |
第三章 对保险标的转让导致危险显著增加的问题分析 | 第29-37页 |
第一节 危险显著增加的认定标准 | 第29-30页 |
一、显著性 | 第29页 |
二、持续性 | 第29-30页 |
三、不可预见性 | 第30页 |
第二节 设置危险显著增加义务的必要性 | 第30-35页 |
一、法理基础 | 第30-33页 |
二、保险人合同双方当事人信息不对称 | 第33-35页 |
第三节 危险显著增加通知义务在适用过程中的问题 | 第35-37页 |
第四章 财产保险标的转让制度的完善和立法建议 | 第37-41页 |
一、完善怠于履行通知义务的法律后果 | 第37-38页 |
二、扩大通知义务的履行主体范围 | 第38-39页 |
三、明确保费的缴纳主体 | 第39页 |
四、落实危险评估期间保险责任的承担 | 第39-41页 |
结语 | 第41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5页 |
后记 | 第45-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