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导言 | 第8-14页 |
一、问题的提出 | 第8-9页 |
二、研究价值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三、文献综述 | 第10-12页 |
四、主要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五、论文结构 | 第13页 |
六、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| 第13-14页 |
第一章 贸易救济及其调查启动规则 | 第14-20页 |
第一节 贸易救济调查的界定 | 第14-17页 |
一、贸易救济 | 第14-15页 |
二、贸易救济调查 | 第15-17页 |
第二节WTO框架下的贸易救济调查启动规则 | 第17-20页 |
一、反倾销调查启动规则 | 第17-18页 |
二、反补贴调查启动规则 | 第18页 |
三、保障措施实施启动规则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贸易救济调查申请实体与国内产业认定规则 | 第20-39页 |
第一节 国内产业认定 | 第20-22页 |
一、WTO国内产业认定规则 | 第20-21页 |
二、从反垄断法的“相关市场”解读“国内产业” | 第21-22页 |
第二节 国内产业认定与贸易救济调查申请之关系 | 第22-31页 |
一、WTO贸易救济规定与实践 | 第22-25页 |
二、国内生产者“主要部分”之界定 | 第25-31页 |
第三节 贸易救济调查申请实体资格探讨 | 第31-39页 |
一、申请实体的主体形态 | 第31-36页 |
二、申请实体的产量占比及支持率 | 第36-39页 |
第三章 贸易救济调查申请实体与同类产品划分规则 | 第39-46页 |
第一节 同类产品划分 | 第39-40页 |
一、WTO同类产品划分规则 | 第39页 |
二、同类产品划分与贸易救济调查申请者 | 第39-40页 |
第二节 同类产品划分方法 | 第40-46页 |
一、同类产品划分方法的实践与争议 | 第40-42页 |
二、同类产品划分方法之重构 | 第42-46页 |
第四章 贸易救济调查申请实体规则之完善 | 第46-51页 |
第一节 现行规则的不足及争议 | 第46-47页 |
一、现行申请实体认定规则之不足 | 第46页 |
二、现行规则之实践争议 | 第46-47页 |
第二节 关于完善我国贸易救济调查申请实体认定规则的建议 | 第47-51页 |
一、产业及产品分类规则的细化 | 第48-49页 |
二、申请实体形态多元化及门槛放宽 | 第49-50页 |
三、申请实体的认定与分析依据 | 第50-51页 |
结论 | 第51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8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| 第58-59页 |
后记 | 第59-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