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电工技术论文--发电、发电厂论文--变电所论文

河东66kV输变电工程电气一次系统设计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第1章 绪论第9-18页
    1.1 课题研究背景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兴安盟电网概况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500kV乌兰浩特变投运后概况第11页
    1.2 新建河东66kV变电站的意义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新建河东66kV变电站背景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新建河东66kV变电站的必要性第12-13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-15页
    1.4 变电站设计的技术要求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系统设计的原始资料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设计范围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主要设计原则第16页
    1.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6-18页
第2章 变电站总体结构设计第18-25页
    2.1 电气主接线设计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主接线设计依据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主接线设计的基本要求第19-20页
    2.2 电网负荷预测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负荷情况分析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66kV河东供电区负荷预测第21-22页
    2.3 变电站接入系统方案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接入系统方案论证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接入系统方案经济技术比较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推荐方案第24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4-25页
第3章 变电站一次系统设计第25-44页
    3.1 电气主接线设计第25-27页
    3.2 主变压器的选择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主变压器台数和容量的选择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主变相数的选择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变压器连接方式和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第28-29页
    3.3 一次系统运行数据的电气计算第29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潮流计算第29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短路电流计算第35-43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43-44页
第4章 无功补偿及智能化变电站设计第44-51页
    4.1 无功补偿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无功补偿和功率因数的改善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无功补偿的计算第45-47页
    4.2 变电站一次设备智能化设计第47-50页
    4.3 本章小结第50-51页
第5章 电气设备的选择第51-63页
    5.1 电气设备选择的条件第51-52页
    5.2 六氟化硫组合电器的选择第52-53页
    5.3 母线的选择第53-54页
    5.4 备用电源的选择第54-55页
    5.5 其他电气设备的选择第55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选择第55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互感器的选择第60-62页
    5.6 本章小结第62-63页
第6章 系统继电保护设计第63-71页
    6.1 继电保护的意义第63-64页
    6.2 主变压器的保护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电力变压器保护概述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电力变压器纵差保护接线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变压器瓦斯保护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过电流保护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5 系统保护配置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6 对相关单元的技术要求第66页
    6.3 防雷保护第66-70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变电所防雷概述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避雷针的选择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避雷器的选择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6.3.4 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6.3.5 防雷接地第70页
    6.4 本章小结第70-71页
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71-72页
致谢第72-73页
参考文献第73-76页
作者简介第76-77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77页

论文共7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富营养条件下红树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功能基因研究
下一篇:配电设备状态检修决策技术及系统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