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第1章 问题的提出 | 第11-17页 |
1.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探究式学习及其评价的要求 | 第11-12页 |
1.2 教学实践中发现的现象及文献分析 | 第12-14页 |
1.2.1 对探究式学习的评价落实不够到位 | 第12-13页 |
1.2.2 对近年来的文献研究及分析 | 第13-14页 |
1.3 研究的创新之处及意义 | 第14页 |
1.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| 第14-17页 |
1.4.1 研究思路 | 第14-15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5-17页 |
第2章 探究式学习的理论研究 | 第17-29页 |
2.1 探究式学习的概念界定 | 第17-19页 |
2.1.1 探究式学习的概念 | 第17-18页 |
2.1.2 探究式学习、探究性学习、探究学习几个概念的辨析 | 第18-19页 |
2.2 国内外探究式学习的研究综述 | 第19-24页 |
2.2.1 探究式学习的起源以及在国内外的发展进程 | 第19-21页 |
2.2.2 探究式学习的特征及本质 | 第21-24页 |
2.2.3 探究式学习的优点以及局限性 | 第24页 |
2.3 探究式学习的理论基础 | 第24-29页 |
2.3.1 科学基础 | 第24-25页 |
2.3.2 脑科学基础 | 第25-26页 |
2.3.3 心理学基础 | 第26-27页 |
2.3.4 教育学基础 | 第27-29页 |
第3章 学生评价的理论研究 | 第29-39页 |
3.1 学生评价的概念界定 | 第29-30页 |
3.1.1 评价的概念 | 第29页 |
3.1.2 学生评价的概念 | 第29-30页 |
3.2 学生评价的原则 | 第30-32页 |
3.2.1 发展性原则 | 第30-31页 |
3.2.2 过程性原则 | 第31页 |
3.2.3 多元化原则 | 第31页 |
3.2.4 伦理性原则 | 第31-32页 |
3.3 当代评价理论的发展阶段及其优缺点 | 第32-34页 |
3.3.1 测验和测量时期 | 第32页 |
3.3.2 描述时期 | 第32页 |
3.3.3 判断时期 | 第32-33页 |
3.3.4 建构时期 | 第33-34页 |
3.4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评价的主要理论依据 | 第34-35页 |
3.4.1 多元智能理论 | 第34页 |
3.4.2 建构主义思想 | 第34-35页 |
3.4.3 人本主义理论 | 第35页 |
3.5 国内外对科学探究评价的研究现状 | 第35-39页 |
3.5.1 国外科学探究评价的特点 | 第35-36页 |
3.5.2 国内探究式学习评价的研究现状 | 第36-39页 |
第4章 初中生物探究活动评价量表的构建 | 第39-51页 |
4.1 对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中探究活动的整理 | 第39-40页 |
4.2 评价指标的设定 | 第40-42页 |
4.2.1 一级指标的设定 | 第40-41页 |
4.2.2 二级指标的设定 | 第41-42页 |
4.3 设计调查问卷并进行调查,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| 第42-48页 |
4.3.1 调查问卷的设计及样本的选择 | 第43-44页 |
4.3.2 调查结果的统计及指标修正 | 第44-45页 |
4.3.3 分配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| 第45-48页 |
4.4 根据具体探究活动细化并修正指标,构建评价量表 | 第48-51页 |
第5章 初中生物探究活动学生评价的实证研究 | 第51-63页 |
5.1 选择研究对象 | 第51页 |
5.2 实践内容及过程 | 第51-52页 |
5.3 实证研究的结果与讨论 | 第52-59页 |
5.3.1 评价量表使用结果与讨论 | 第52-57页 |
5.3.2 课堂观察的结果与讨论 | 第57-59页 |
5.4 结论 | 第59-63页 |
5.4.1 初中生物探究活动评价量表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| 第59-60页 |
5.4.2 初中生物探究活动评价量表有助于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 | 第60页 |
5.4.3 初中生物探究活动评价量表有助于改变学生对探究式学习的态度,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| 第60-63页 |
结语 | 第63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9页 |
附录 | 第69-93页 |
致谢 | 第93-9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| 第9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