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等教育论文--各科教学法、教学参考书论文--数学论文

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个案研究--以昭阳区田坝中学为例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术语及符号说明第12-15页
第1章 绪言第15-27页
    1.1 研究的背景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昭通市昭阳区田坝中学面临的问题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的要求第17-18页
    1.2 核心概念界定第18-21页
    1.3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的内容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的意义第22-23页
    1.4 研究的思路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假设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的计划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4-25页
    1.5 论文的结构第25-27页
第2章 文献综述第27-37页
    2.1 文献搜索的途径与方法第27-28页
    2.2 国内外关于学习适应性的研究第28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国内关于学习适应性的研究现状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国外关于学习适应性的研究现状第31-32页
    2.3 数学学习适应性第32-33页
    2.4 文献评述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学习适应性研究的发展方向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关于学习适应性培养的研究第34-35页
    2.5 小结第35-37页
第3章 研究设计第37-45页
    3.1 研究的目的第37页
    3.2 研究的对象第37-39页
    3.3 研究的方法第39-41页
    3.4 研究工具说明第41-42页
    3.5 研究的伦理第42-44页
    3.6 小结第44-45页
第4章 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调查第45-62页
    4.1 七年级学生入学前数学学习的基本情况调查第45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七年级学生入学前数学基础情况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七年级学生入学前数学学习基本情况第47-52页
    4.2 七年级学生入学后数学学习情况调查第52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七年级学生入学后数学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第52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第55-57页
    4.3 调查的结论第57-61页
    4.4 小结第61-62页
第5章 促进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理论基础及策略第62-81页
    5.1 理论基础第62-7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最近发展区理论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元认知理论第64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68-7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“支架式教学”理论第70-76页
    5.2 促进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策略第76-8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学习适应性指导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转化的原则第77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促进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策略第79-80页
    5.3 小结第80-81页
第6章 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个案研究第81-103页
    6.1 个案情况与分析第81-92页
    6.2 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不良的转化第92-10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心理疏导第9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因材施教,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数学教材的学习第93-9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加强学法指导,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第96-9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重视非智力因素,在教学管理中落实适应性不良的转化第99-100页
    6.3 转化结果与讨论第100-102页
    6.4 小结第102-103页
第7章 结论与思考第103-107页
    7.1 研究的结论第103-104页
    7.2 研究反思第104-105页
    7.3 结束语第105-107页
参考文献第107-109页
附录A:小学六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调查问卷第109-112页
附录B:初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调查问卷第112-115页
附录C:2014年昭通市小学六年级学业发展水平监测数学试卷第115-119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119-120页
致谢第120-121页

论文共12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三历史复习课教学内容整合--以《中国近代史》为例
下一篇:基于建构主义的高中新旧化学教材分析--以人教版新旧化学教材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