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3-4页 |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5-29页 |
1.1 纳米材料概述 | 第15页 |
1.2 纳米CaCO_3的研究现状 | 第15-20页 |
1.2.1 纳米CaCO_3的性质 | 第15-16页 |
1.2.2 纳米CaCO_3的应用 | 第16-17页 |
1.2.3 纳米CaCO_3的制备方法 | 第17-19页 |
1.2.4 纳米CaCO_3的发展前景 | 第19-20页 |
1.3 单分散体的研究现状 | 第20-23页 |
1.3.1 单分散体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| 第20-21页 |
1.3.2 单分散体的制备方法 | 第21-23页 |
1.4 油品添加剂的研究现状 | 第23-25页 |
1.4.1 油品添加剂的作用 | 第23-24页 |
1.4.2 油品添加剂的类别 | 第24-25页 |
1.4.3 油品添加剂的展望 | 第25页 |
1.5 超重力技术 | 第25-27页 |
1.5.1 超重力技术简介 | 第25-26页 |
1.5.2 RPB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| 第26-27页 |
1.6 论文的目的、意义和研究内容 | 第27-29页 |
第二章 传统搅拌釜中透明纳米碳酸钙白油分散体的制备及表征 | 第29-51页 |
2.1 引言 | 第29-30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30-32页 |
2.2.1 实验原料和试剂 | 第30页 |
2.2.2 实验仪器和设备 | 第30-31页 |
2.2.3 实验方法 | 第31-32页 |
2.3 分析表征方法 | 第32-35页 |
2.3.1 傅立叶红外光谱(FT-IR) | 第32-33页 |
2.3.2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(HRTEM) | 第33页 |
2.3.3 偏光显微镜(POM) | 第33页 |
2.3.4 钙含量(Ca %) | 第33-34页 |
23.5 碱值(TBN) | 第34-35页 |
2.3.6 热失重(TG) | 第35页 |
2.4 结果与讨论 | 第35-50页 |
2.4.1 反应终点控制 | 第35-36页 |
2.4.2 外加水的影响 | 第36-39页 |
2.4.3 反应温度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2.4.4 导向促进剂的影响 | 第40-42页 |
2.4.5 Ca(OH)_2/CaO摩尔比的影响 | 第42-44页 |
2.4.6 CO_2流量的影响 | 第44页 |
2.4.7 较优工艺条件样品的表征 | 第44-47页 |
2.4.8 反应机理分析 | 第47-50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三章 超重力法制备透明纳米碳酸钙白油分散体及表征 | 第51-69页 |
3.1 引言 | 第51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51-57页 |
3.2.1 实验原料和试剂 | 第51-52页 |
3.2.2 实验仪器和设备 | 第52-53页 |
3.2.3 实验方法 | 第53-57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57-67页 |
3.3.1 外循环RPB对分散体的影响 | 第57-62页 |
3.3.2 内循环RPB对分散体的影响 | 第62-63页 |
3.3.3 与国外样品对比 | 第63-67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67-69页 |
第四章 透明纳米碳酸钙白油分散体应用性能研究 | 第69-75页 |
4.1 引言 | 第69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69-70页 |
4.2.1 实验原料和试剂 | 第69页 |
4.2.2 实验仪器和设备 | 第69-70页 |
4.2.3 实验方法 | 第70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70-73页 |
4.3.1 批量样品理化性能分析 | 第70-71页 |
4.3.2 防锈性能测试 | 第71-72页 |
4.3.3 极压性能测试 | 第72-73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73-75页 |
第五章 结论 | 第75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81页 |
致谢 | 第81-83页 |
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83-85页 |
作者和导师简介 | 第85-86页 |
附件 | 第86-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