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有限元法的钢板弹簧性能分析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8页 |
1.1 悬架结构及钢板弹簧的简介 | 第10-12页 |
1.1.1 悬架的作用及分类 | 第10页 |
1.1.2 钢板弹簧的主要作用及分类 | 第10-12页 |
1.2 钢板弹簧的发展概况及研究现状 | 第12-16页 |
1.2.1 钢板弹簧的传统设计与分析方法 | 第12-15页 |
1.2.2 钢板弹簧的现代设计与分析方法 | 第15-16页 |
1.3 钢板弹簧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6-17页 |
1.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7页 |
本章小结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有限元法工程应用及软件介绍 | 第18-25页 |
2.1 有限元法工程应用及分析步骤 | 第18-21页 |
2.1.1 有限元法工程应用 | 第18页 |
2.1.2 有限元法工程应用分析步骤 | 第18-21页 |
2.2 有限元分析软件介绍 | 第21-24页 |
2.2.1 HyperMesh软件简介 | 第22-23页 |
2.2.2 ANSYS软件简介 | 第23-24页 |
本章小结 | 第24-25页 |
第三章 钢板弹簧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25-41页 |
3.1 电动观光车结构简况及参数 | 第25-27页 |
3.1.1 电动观光车结构简况 | 第25页 |
3.1.2 电动观光车后悬挂钢板弹簧简况及参数 | 第25-27页 |
3.2 钢板弹簧三维几何模型的建立 | 第27-28页 |
3.3 钢板弹簧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28-31页 |
3.3.1 几何模型的导入及简化 | 第28-29页 |
3.3.2 单元选择及网格划分 | 第29-31页 |
3.4 接触理论基础 | 第31-35页 |
3.4.1 弹性接触有限元方法 | 第31-32页 |
3.4.2 接触的分类 | 第32页 |
3.4.3 钢板弹簧接触单元的定义 | 第32-35页 |
3.5 材料属性的定义 | 第35-36页 |
3.6 钢板弹簧的加载与约束 | 第36-39页 |
3.6.1 钢板弹簧的加载模拟 | 第36-38页 |
3.6.2 钢板弹簧的约束模拟 | 第38-39页 |
3.7 钢板弹簧有限元模型 | 第39页 |
本章小结 | 第39-41页 |
第四章 钢板弹簧有限元分析结果 | 第41-57页 |
4.1 ANSYS求解器的设置 | 第41页 |
4.2 钢板弹簧装配仿真分析 | 第41-47页 |
4.2.1 装配过程计算分析 | 第41-42页 |
4.2.2 装配过程仿真分析 | 第42-47页 |
4.3 钢板弹簧静态特性分析 | 第47-55页 |
4.4 钢板弹簧刚度校核 | 第55-56页 |
4.4.1 钢板弹簧刚度的理论计算 | 第55页 |
4.4.2 钢板弹簧刚度仿真结果 | 第55-56页 |
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五章 钢板弹簧疲劳寿命计算 | 第57-70页 |
5.1 疲劳破坏机理 | 第57页 |
5.2 疲劳分析基本理论 | 第57-59页 |
5.2.1 材料的基本疲劳性能 | 第58页 |
5.2.2 材料S-N曲线 | 第58-59页 |
5.3 疲劳累积损伤理论 | 第59-61页 |
5.4 疲劳分析的基本步骤 | 第61-62页 |
5.5 疲劳寿命仿真分析 | 第62-66页 |
5.5.1 极限位置的确定 | 第62-63页 |
5.5.2 存储应力 | 第63-65页 |
5.5.3 输入材料S-N曲线 | 第65页 |
5.5.4 建立疲劳计算规模 | 第65-66页 |
5.5.5 疲劳计算 | 第66页 |
5.6 钢板弹簧结构的改进 | 第66-68页 |
本章小结 | 第68-70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70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3页 |
致谢 | 第73-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