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电工技术论文--输配电工程、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--理论与分析论文--电力系统规划论文

信息物理能源系统需求侧协作测量与能效优化方法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目录第6-9页
第1章 绪论第9-31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9-10页
    1.2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概述第10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定义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主要研究方向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主要研究进展第13-16页
    1.3 信息物理能源系统概述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信息物理能源系统基本概念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信息物理能源系统特点与面临的挑战第18-19页
    1.4 信息物理能源系统需求侧协作测量与能效优化关键技术第19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信息物理能源系统高级计量体系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信息物理能源系统非侵入式负荷辨识测量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信息物理能源系统的用电负荷预测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信息物理能源系统需求侧用电能效优化第25-27页
    1.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7-29页
    1.6 论文内容结构和章节安排第29-31页
第2章 信息物理能源系统非侵入式用电负荷协作辨识测量第31-49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31-32页
    2.2 非侵入式用电负荷平稳特征辨识测量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基于容忍误差的用电负荷平稳特征判定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负荷平稳特征贝叶斯经验学习辨识测量第33-35页
    2.3 非侵入式用电负荷瞬态特征多模协作辨识测量第35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用电负荷瞬态过程小波包特征提取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用电负荷瞬态过程主分量特征约简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用电负荷瞬态特征协作高斯过程分类辨识测量第37-42页
    2.4 需求侧非侵入式用电负荷辨识协作测量实验第42-48页
    2.5 本章总结第48-49页
第3章 信息物理能源系统协作测量网络能效性数据传输第49-61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49页
    3.2 信息物理能源系统协作测量网络模型第49-51页
    3.3 协作测量网络智能水滴能效性数据传输第51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协作测量网络能效性数据传输问题描述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智能水滴算法基本原理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半监督式智能水滴路由优化算法第54-57页
    3.4 信息物理能源系统协作测量网络路由优化仿真实验第57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物理仿真实验环境设定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网络节点平均能耗实验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网络总能耗实验第58-60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60-61页
第4章 信息物理关联用电负荷预测第61-81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61页
    4.2 用电负荷测量特征第61-64页
    4.3 用电负荷机器学习预测第64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局部支持向量回归用电负荷预测方法第64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稀疏贝叶斯学习用电负荷概率预测方法第67-70页
    4.4 用电负荷多分辨率信号分析第70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基于小波的用电负荷特征分解分析第70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用电负荷多分辨率分析第72-73页
    4.5 基于信息物理关联性计算的冗余测量数据约简第73-75页
    4.6 分层特征加权稀疏贝叶斯用电负荷概率预测方法第75-76页
    4.7 信息物理关联用电负荷预测仿真实验第76-80页
    4.8 本章小结第80-81页
第5章 信息物理能源系统需求侧用电能效优化第81-99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81页
    5.2 基于用电负荷预测的峰谷动态电价第81-8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动态电价模型第81-8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基于高峰判据和过度用电判据的峰谷动态电价理论计算模型第83-8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动态电价背景下的用电时间能效优化约束条件第84-86页
    5.3 基于福利函数的用电能效性评价方法第86-8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用电延时成本修正第8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用电能效性福利函数评价指标第86-88页
    5.4 虚拟力监督粒子群用电能效优化第88-9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用电时间元概述第8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虚拟力算法基本原理第88-9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粒子群算法基本原理第90-9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虚拟力监督粒子群优化算法第92-93页
    5.5 信息物理能源系统需求侧用电时间能效性优化实验第93-98页
    5.6 本章小结第98-99页
第6章 信息物理能源系统需求侧测量系统设计与验证第99-118页
    6.1 引言第99页
    6.2 电能信息测量无线传感节点设计第99-10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电能信息测量模块第99-10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无线通信模块第103-10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供电模块第104-10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无线传感节点通信协议第10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5 基于国网通信标准的无线智能抄表节点第105-106页
    6.3 信息物理能源系统需求侧测量软件系统平台第106-111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系统软件平台主要功能第107-110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上位机数据库存储格式第110-111页
    6.4 需求侧用电在线监测、负荷辨识测量与用电预测实验验证第111-117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用电网络负荷在线监测实验验证第111-113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非侵入式负荷协作辨识测量实验验证第113-115页
        6.4.3 用电负荷测量预测实验验证第115-117页
    6.5 本章小结第117-118页
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118-121页
    7.1 论文内容与工作总结第118-119页
    7.2 论文主要创新点第119页
    7.3 下一步工作展望第119-121页
参考文献第121-132页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2-133页

论文共13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钛酸锶衬底上外延单层铁硒薄膜的高温超导特性研究
下一篇: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点转角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