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中国医学论文--中医临床学论文--针灸学、针灸疗法论文

针刺三阴交、关元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温度及疼痛相关机制的影响

前言第5-6页
中文摘要第6-9页
ABSTRACT第9-12页
英文缩略词Abbreviations第13-14页
综述第14-36页
    综述一 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第14-24页
        参考文献第20-24页
    综述二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现状第24-32页
        参考文献第30-32页
    综述三 阿片肽受体与针刺镇痛第32-36页
        参考文献第35-36页
实验研究第36-69页
    实验一 针刺不同穴位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子宫收缩程度的影响第36-42页
        1 材料与方法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 实验材料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 实验方法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 统计方法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2 实验结果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 收缩波个数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 子宫收缩变化幅度(峰峰值)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 子宫活动度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小结第40-42页
    实验二 针刺不同穴位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穴区温度的影响第42-54页
        1 材料与方法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 实验材料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 实验方法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 统计方法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2 实验结果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 针刺不同穴位对左侧三阴交穴区体表温度变化的影响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 针刺不同穴位对右侧三阴交穴区体表温度变化的影响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 针刺不同穴位对左侧血海穴区体表温度变化的影响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 针刺不同穴位对右侧血海穴区体表温度变化的影响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5 针刺不同穴位对左侧三阴交-血海连线体表温度变化的影响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6 针刺不同穴位对右侧三阴交-血海连线体表温度变化的影响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7 针刺不同穴位对关元穴区体表温度变化的影响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8 针刺不同穴位对子宫区域体表温度变化的影响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3 小结第45-54页
    实验三 针刺不同穴位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脊髓及子宫中κ-受体、μ-受体的影响第54-60页
        1 材料与方法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 实验材料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 实验方法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 统计方法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2 实验结果第55-5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 针刺不同穴位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脊髓中κ-受体、μ-受体的影响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 针刺不同穴位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子宫中κ-受体、μ-受体的影响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3 小结第58-60页
    讨论第60-66页
        1 模型的选择及制备依据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2 选穴依据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3 指标选择的依据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4 结果分析第63-66页
        5 结论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6 创新性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7 进一步展望第66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66-69页
附图第69-76页
致谢第76-78页
个人简历第78-79页

论文共7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不同针刺刺激量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子宫收缩强度、微循环及相关分子受体表达的影响
下一篇:柴油发电机组减振抗震设计与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