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英文缩略词表(ABBREVIATIONS) | 第10-12页 |
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| 第12-52页 |
综述一 基于“得气”的古今认识和近10年研究情况的分析 | 第12-21页 |
1. 古今对“得气”的认识 | 第12-13页 |
2. 不同针刺方法对“得气”影响的现代研究 | 第13-16页 |
3. 不同针刺方法与针灸“得气”的量效关系 | 第16页 |
4. 小结与展望 | 第16-1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8-21页 |
综述二 寒凝血瘀证痛经大鼠模型制备和评价方法的研究情况分析 | 第21-30页 |
1. 动物模型制备 | 第21-23页 |
2. 大鼠寒凝血瘀模型检测或评价指标 | 第23-27页 |
3. 小结与展望 | 第2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7-30页 |
综述三 人体子宫微循环及其影响因素 | 第30-37页 |
1. 子宫微循环生理结构及功能 | 第30-32页 |
2. 影响子宫微循环有关因素 | 第32-34页 |
3. 子宫微循环检查 | 第34页 |
4. 小结及展望 | 第34-3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5-37页 |
综述四 痛经状态的子宫微循环变化 | 第37-44页 |
1. 痛经時子宫微循环變化 | 第37-38页 |
2. 痛经患者子宫以外部位微循环变化 | 第38页 |
3. 影响痛经时子宫微循环变化的因素 | 第38-40页 |
4. 痛经微循环变化的临床治疗 | 第40-41页 |
5. 小结与展望 | 第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4页 |
综述五 PGE_2受体、PGF_(2α)受体及OT受体与子宫平滑肌相关的研究 | 第44-52页 |
1. 前列腺素E_2及前列腺素F_(2α)受体 | 第44-45页 |
2. 缩宫素与缩宫素受体 | 第45页 |
3. OT,OTR与PG关系 | 第45-46页 |
4. 前列腺素E_2受体,前列腺素F_(2α)受体及缩宫素受体对子宫平滑肌相关研究 | 第46-47页 |
5. 影响前列腺素E_2受体,前列腺素F_(2α)受体及缩宫素受体表达的药物及方法 | 第47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2页 |
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| 第52-82页 |
前言 | 第52-55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55-62页 |
2 结果 | 第62-73页 |
3 讨论 | 第73-76页 |
4 结论 | 第76页 |
5 创新点 | 第76页 |
6 展望 | 第76-7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8-82页 |
致谢 | 第82-83页 |
个人简历 | 第83-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