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10-14页 |
1.1 问题的提出 | 第10-11页 |
1.1.1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掌握科学方法 | 第10页 |
1.1.2 科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| 第10页 |
1.1.3 科学方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| 第10-11页 |
1.1.4 我国生物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存在不足 | 第11页 |
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3 研究内容 | 第12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5 研究思路 | 第13-14页 |
第2章 文献综述 | 第14-24页 |
2.1 相关概念梳理 | 第14-15页 |
2.1.1 科学方法 | 第14页 |
2.1.2 科学方法教育 | 第14页 |
2.1.3 科学思想 | 第14-15页 |
2.1.4 科学思维 | 第15页 |
2.2 科学方法的特点 | 第15-16页 |
2.3 科学方法的层次 | 第16-18页 |
2.4 科学方法在高中生物学中的价值 | 第18-19页 |
2.5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9-21页 |
2.6 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21-24页 |
2.6.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| 第21页 |
2.6.2 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观 | 第21-22页 |
2.6.3 STS教育理论基础 | 第22-24页 |
第3章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科学方法的分类 | 第24-30页 |
3.1 按研究过程对科学方法进行分类 | 第24-25页 |
3.2 按逻辑层次对科学方法进行分类 | 第25-30页 |
第4章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科学方法的示例 | 第30-44页 |
4.1 获取经验的方法 | 第30-34页 |
4.1.1 观察法 | 第30-32页 |
4.1.2 实验法 | 第32-34页 |
4.1.3 调查法 | 第34页 |
4.2 科学思维方法 | 第34-44页 |
4.2.1 假说—演绎法 | 第34-37页 |
4.2.2 分析综合法 | 第37-39页 |
4.2.3 比较法 | 第39-40页 |
4.2.4 模型法 | 第40-44页 |
第5章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科学方法的内容梳理 | 第44-68页 |
5.1 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分析 | 第44-45页 |
5.2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科学方法的内容梳理 | 第45-61页 |
5.2.1 《分子与细胞》中的科学方法 | 第45-51页 |
5.2.2 《遗传与进化》中的科学方法 | 第51-55页 |
5.2.3 《稳态与环境》中的科学方法 | 第55-61页 |
5.3 科学方法的呈现方式 | 第61-68页 |
5.3.1 教材中各个模块的科学方法侧重点不同 | 第61-64页 |
5.3.2 教材中科学方法的呈现方式不同 | 第64-68页 |
第6章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科学方法的应用 | 第68-84页 |
6.1 科学方法在生物学概念中的应用 | 第68-72页 |
6.1.1 探究性学习,转变学习方式 | 第68-70页 |
6.1.2 专项比较,搭建知识网络 | 第70-71页 |
6.1.3 运用模型方法,构建模型 | 第71-72页 |
6.2 科学方法在生物学史中的应用 | 第72-77页 |
6.2.1 讲解科学史实,体验科学方法 | 第73页 |
6.2.2 利用科学史素材,运用科学方法 | 第73-77页 |
6.3 科学方法在生物学实验中的应用 | 第77-80页 |
6.3.1 观察实验现象,运用科学方法 | 第77-78页 |
6.3.2 分析实验数据,提升分析能力 | 第78页 |
6.3.3 预测实验结果,发展科学思维 | 第78-80页 |
6.4 科学方法在生物学习题中的应用 | 第80-84页 |
6.4.1 知识结构题,融合科学方法 | 第80-81页 |
6.4.2 逻辑推理题,训练逻辑思维 | 第81-82页 |
6.4.3 实验设计题,提升科学思维 | 第82-84页 |
第7章 研究结论 | 第84-86页 |
7.1 结论 | 第84-85页 |
7.1.1 教材中的科学方法数量多且涉及面广 | 第84页 |
7.1.2 科学方法在教材中显隐并存 | 第84页 |
7.1.3 教材注重科学方法的训练 | 第84-85页 |
7.1.4 教材中各个模块中科学方法的侧重点不一样 | 第85页 |
7.1.5 科学方法应用于不同的教学途径 | 第85页 |
7.2 创新之处 | 第85-86页 |
第8章 建议与反思 | 第86-88页 |
8.1 建议 | 第86-87页 |
8.2 反思 | 第87-8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8-92页 |
致谢 | 第92-9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| 第9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