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9-13页 |
1.1 问题提出 | 第9-10页 |
1.1.1 思维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| 第9页 |
1.1.2 思维教育是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| 第9-10页 |
1.1.3 初中生认知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 | 第10页 |
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0-11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3 研究思路 | 第12-13页 |
第2章 文献综述 | 第13-23页 |
2.1 相关概念 | 第13-17页 |
2.1.1 思维 | 第13页 |
2.1.2 思维方法 | 第13-15页 |
2.1.3 科学思维 | 第15-16页 |
2.1.4 科学思维教育 | 第16-17页 |
2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7-20页 |
2.2.1 思维教育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 | 第17-18页 |
2.2.2 思维培养作为德育的途径 | 第18-19页 |
2.2.3 科学思维作为学科素养的组成 | 第19-20页 |
2.3 理论基础 | 第20-23页 |
2.3.1 认知发展理论 | 第20页 |
2.3.2 建构主义理论 | 第20-21页 |
2.3.3 “三棱”思维结构模型理论 | 第21-23页 |
第3章 初中生思维发展现状调查与结果分析 | 第23-35页 |
3.1 初中生思维发展现状调查 | 第23-27页 |
3.1.1 调查概况 | 第23-24页 |
3.1.2 调查结果与分析 | 第24-27页 |
3.1.3 初中生思维发展现状的调查结论 | 第27页 |
3.2 初中生思维发展影响因素调查 | 第27-35页 |
3.2.1 调查概况 | 第27-28页 |
3.2.2 调查结果与分析 | 第28-32页 |
3.2.3 初中生思维发展影响因素的调查结论 | 第32-35页 |
第4章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策略 | 第35-47页 |
4.1 基于思维结构理论的教学策略 | 第35-44页 |
4.1.1 概念教学环节设计 | 第40-42页 |
4.1.2 实验教学环节设计 | 第42-43页 |
4.1.3 习题教学环节设计 | 第43-44页 |
4.2 教学评价 | 第44-47页 |
4.2.1 课堂作业观察 | 第44-45页 |
4.2.2 生物学习题测试 | 第45页 |
4.2.3 思维方式测量 | 第45-47页 |
第5章 初中生科学思维培养的教学实践 | 第47-65页 |
5.1 实践目的 | 第47页 |
5.2 实践设计 | 第47-48页 |
5.3 《生物圈中的人》思维方法汇总 | 第48-50页 |
5.4 课堂教学实践案例 | 第50-61页 |
5.4.1 以《激素调节》为例的概念教学 | 第50-53页 |
5.4.2 以《血流的管道——血管》为例的实验教学 | 第53-57页 |
5.4.3 以《人体的呼吸》为例的习题教学 | 第57-61页 |
5.5 研究结果与分析 | 第61-65页 |
5.5.1 学生课堂作业表现优异 | 第61-62页 |
5.5.2 知识理解程度显著提高 | 第62-63页 |
5.5.3 学生思维发展显著 | 第63-65页 |
第6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| 第65-67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65-66页 |
6.1.1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开展思维教育具有可行性 | 第65页 |
6.1.2 学生运用思维方法能对思维进行训练 | 第65页 |
6.1.3 思维型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| 第65-66页 |
6.2 不足与建议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1页 |
附录 | 第71-75页 |
致谢 | 第75-7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