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--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--传播理论论文

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微博意见领袖识别研究--以“复旦大学投毒案”为例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1-21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2.1 社会实践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2.2 理论意义第13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意见领袖识别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社会网络分析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第16-17页
    1.3 研究问题的提出第17页
    1.4 研究方法第17-18页
    1.5 研究技术路线和内容框架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技术路线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研究内容框架第19-21页
第二章 微博空间意见领袖相关理论分析第21-32页
    2.1 理论基础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两级传播理论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议程设置理论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结构洞理论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群体服从理论第23-24页
    2.2 微博意见领袖的相关概念第24-25页
    2.3 微博意见领袖的特征分析第25-26页
    2.4 微博意见领袖的类型分析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草根型意见领袖与名人型意见领袖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昙花一现型意见领袖与长期稳定型意见领袖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信源型意见领袖与接近信源型意见领袖第27页
    2.5 微博中意见领袖产生的因素分析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网络信息技术因素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自我形象建构需要第28-29页
    2.6 微博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分析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6.1 引导舆论走向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6.2 推动现实问题的解决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.6.3 引发网络舆论暴力第30-31页
    2.7 本章小结第31-32页
第三章 微博意见领袖识别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第32-40页
    3.1 微博意见领袖识别指标相关分析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影响力指标分析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活跃度指标分析第33-34页
    3.2 意见领袖识别模型的构建第34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群体密度指标分析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个体点度中心度指标分析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个体接近中心度指标分析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个体中间中心度指标分析第37-39页
    3.3 研究假设第39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39-40页
第四章 样本分析与研究工具第40-47页
    4.1 数据收集与样本分析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样本确定与数据收集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数据收集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样本分析第41-42页
    4.2 社会网络分析概述第42-44页
    4.3 社会网络分析研究工具第44-46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46-47页
第五章 假设检验与模型验证第47-66页
    5.1 样本数据分析第47-48页
    5.2 假设检验第48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个体接近中心性的测量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个体中间中心度的测量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个体点度中心度的测量第53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各指标对意见领袖的识别具有差异性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群体密度与意见领袖的存在呈正相关第58页
    5.3 意见领袖识别模型验证第58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识别指标权重的测量第58-6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3.1.1 层次分析法的简介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3.1.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指标权重确定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微博空间意见领袖的识别分析第61-65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65-66页
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第66-69页
    6.1 研究总结与创新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研究总结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研究创新点第67页
    6.2 研究局限与展望第67-6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研究局限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展望第67-69页
致谢第69-70页
参考文献第70-73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73-74页

论文共7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我国网络媒体对食品安全事件报道的传播效果研究--以新浪网“恒天然奶粉事件”为例
下一篇:基于风险模型的德州扑克博弈系统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