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10-32页 |
1.1 研究问题的确立 | 第10-12页 |
1.1.1 选题缘由 | 第10-11页 |
1.1.2 研究问题的确立 | 第11-12页 |
1.1.3 研究内容 | 第12页 |
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2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3 研究的背景知识 | 第13-23页 |
1.3.1 文献综述 | 第13-20页 |
1.3.2 概念界定 | 第20-21页 |
1.3.3 研究者的经验性知识 | 第21-22页 |
1.3.4 理论基础 | 第22-23页 |
1.4 研究方法与过程 | 第23-32页 |
1.4.1 抽样方式与研究对象 | 第23-24页 |
1.4.2 进入现场与搜集资料 | 第24-26页 |
1.4.3 资料分析、理论建构与成文 | 第26-30页 |
1.4.4 研究结果的检测 | 第30-32页 |
第2章 幼儿教师教学智慧的具体表现 | 第32-68页 |
2.1 教学内容——真 | 第34-37页 |
2.1.1 教学内容:创造性的解读与筛选 | 第34-36页 |
2.1.2 素材汲取:源于丰富的生活积累 | 第36页 |
2.1.3 知识储备:建立完备的知识体系 | 第36-37页 |
2.2 教学对象——善 | 第37-43页 |
2.2.1 爱孩子:“孩子虐我千百遍,我待孩子如初恋” | 第37-39页 |
2.2.2 尊重幼儿:“润物无声,花开有情” | 第39-43页 |
2.3 教学过程——美 | 第43-68页 |
2.3.1 平衡的智慧:“应化之道,平衡而止” | 第44-50页 |
2.3.2 生成的智慧:及时“捕捉”与有效“生成” | 第50-52页 |
2.3.3 互动的智慧:“接住孩子的话” | 第52-61页 |
2.3.4 应变的智慧:“以不变应万变” | 第61-68页 |
第3章 幼儿教师教学智慧生成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| 第68-84页 |
3.1 幼儿教师教学智慧生成的过程 | 第69-74页 |
3.1.1 模仿学习阶段:“昨夜西风凋碧树,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”. | 第69页 |
3.1.2 试误反思阶段:“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” | 第69-72页 |
3.1.3 创造生成阶段:“众里寻他千百度,暮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” | 第72-74页 |
3.2 幼儿教师教学智慧生成的影响因素 | 第74-84页 |
3.2.1 内部因素 | 第74-78页 |
3.2.2 外部因素 | 第78-84页 |
第4章 幼儿教师教学智慧生成的可能路径 | 第84-88页 |
4.1 内部生成 | 第84-85页 |
4.1.1 在学习中成长 | 第84页 |
4.1.2 在实践中积累 | 第84-85页 |
4.1.3 在反思中提升 | 第85页 |
4.2 外部支持 | 第85-88页 |
4.2.1 创建学习共同体 | 第85-86页 |
4.2.2 提供组织性支持 | 第86页 |
4.2.3 共筑社会性合力 | 第86-88页 |
第5章 研究结果与反思 | 第88-90页 |
5.1 研究结果 | 第88-89页 |
5.2 研究反思 | 第89-9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0-96页 |
附录 | 第96-100页 |
附录1:教师访谈提纲 | 第96-97页 |
附录二:听课记录表 | 第97-98页 |
附录三:硕士论文研宄对象邀请书及知情同意书 | 第98-100页 |
致谢 | 第100-102页 |
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| 第102页 |